他打开门,将钥匙放在门口的台子上,发出“哐当”一声,接着,便如往常一样换上鞋子,挑选衣服去洗澡。所有事情按部就班,同样,也并未与我有言语交谈。
一切一如既往,我与爸爸在饭桌上的交谈也是颇少,只是偶尔回答一下他的问题。他从不关心我的学习,只是一直给我一条准则“要考上大学”。他也从不关心我的穿着,他认为那是妈妈该管的事情。吃过晚饭,我们好像就不再碰面,各做各的事,直到第二天醒来。
我看见小店门口女儿拉着爸爸玩石头剪刀布,爸爸宠溺地忽视着女儿的耍赖皮。我看见家长会上,同学的爸爸们认真听老师分析,并与女儿耐心交谈。我看见《恶之花》中殷昰对爸爸的喜欢胜过爱妈妈,爸爸也总是将最温柔的一面展现给殷昰。看见这些画面的时候,我总是羡慕他们的爸爸如此温柔,而我与爸爸的互动却少得可怜。
世人常说“父亲表达爱的方式比较内敛与沉默",所以,感受到父爱也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当朱自清先生看见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为他买橘子,他才对父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背影》中写道: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这是吴冠中先生在《父爱之舟》中对父亲坐船送自己去上学场景的描绘。如果将母爱比作温暖的怀抱,那不善言辞的父亲的爱便是弯下的背影。他们总是走在孩子的前方,于是,总是留下深沉的背影。
爸爸是个暴躁脾气。奶奶经常与我说起小时候爸爸对我的严厉,虽然我已全部忘却。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与爸爸从小到大都不亲。在前些年,与他只要说上几句话便能呛着,导致心中不愉快,便在心里暗自决定,再也不理爸爸了。如今爸爸的脾气温和了许多,他自己说:"可能是年纪大了。"现在我们对视总是会微笑,虽没有什么好倾诉的。钱钟书先生用“望之俨然,接之也温”形容杨绛先生的父亲,是不是天底下每一个严厉的父亲,都是这样子的状态,很少表达出内心深藏的温柔,却用行动为孩子遮风挡雨。
我总是在觉得爸爸对我不够关心,却忽视了好像我也不是那么关心爸爸。近日,与爸爸发了几条微信消息,我才发现如此古板的爸爸竟然会使用表情包,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不了解爸爸的工作与身体,也不了解他的兴趣与喜好,更多时候,我们像两条平行线,分别过这各自的生活,偶尔才会有交集。
我太熟悉爸爸简单的问候,便从不在意他简短话语中的关爱,甚至有时会觉得烦躁。也许更长大些,会更懂得深沉的父爱,或许爸爸永远不会表现出来,但是他的背影告诉我的,远比他说出口的多。就这样吧,一切关爱尽在不言中,这是爸爸的表达方式,而我也要爱所有爱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