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打来电话,向我请教闺蜜家的二年宝贝,课堂上坐不住,总溜号,导致小测试写作业错误很多,讲道理做惩罚,同事给的建议也都尝试过,还是没有效果家长几近崩溃!
回想到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这样的孩子确实不占少数。能给他们有效的建议成了几天来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成功案例和理论查询,我觉得有必要对孩子做“刻意练习”了!
1.透过现象看本质,成绩不好根本原因是习惯不好,不能坐住专注的听讲何谈成绩?
2.有些人认为应该保持孩子的个性特质,不想束缚孩子的个性!这是误区。要清楚的是,张扬的是孩子的思维个性,而不是行为个性。相关情境下的行为还是要束缚的!例如课堂,电影院,公共场所等。
3.如何束缚孩子的行为呢?
“刻意练习”是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研究提倡的。作者研究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练习,又并不等同于刻苦。我们可能并没有打算让孩子成为天才,也没打算把孩子培养成杰出人物,但是要有上课能坐住保证听讲的习惯是有必要训练出来,那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如何应用这刻意练习。
确定目标:
能坐住,能听讲。每次进步一点点即为成功。
操作方法:
首先,以这个孩子每次坐不到十分钟为例,第一次挑战静坐底线为十分钟,听有声故事或者看课外书。结束后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基本吻合即为挑战成功。(一定是坐住十分钟,中途乱动幅度大了或者复述故事内容不符就要重新挑战)
接着每次新挑战把时间提升两分钟或者五分钟跟孩子商定。挑战到三十分钟或者四十分钟时间较长时可每十五分钟中场放松一会再继续。一节课四十分钟,终极目标就是坐住四十分钟。
大脑和身体形成记忆,意识层面孩子自身也证明能做到坐住,再养成21天好习惯,其他想要的成绩自然而然随之而来。
过程中如果能跟老师有效沟通,每天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一旦有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会给孩子更强大的动力,效果会事半功倍。
我们可以类推一下,孩子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设计方法进行刻意练习来矫正。
坏习惯不是短时间养成的,因此矫正和养成好习惯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孩子自由散漫多年,突然给予束缚,一定会不自在,都需要家长带着强大的内心和准备来做这项“工程”,尤其是挑战失败孩子耍赖时,是选择让孩子继续坚持挑战还是放弃任由其发展,对家长来说更为关键。要知道容许孩子中途放弃实际上就是帮助孩子巩固坏习惯,一切努力尽数过眼云烟。老师只能兼顾训练学生,已经跟同学们形成差异的家庭更要有针对性的自我调整。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家庭教育,一点思考和努力愿能帮到此类家庭!
推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