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第29期第481天分享20221120
5.哺育你的内在保护空间
当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焦虑或难受,那时我们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外面,试图抓住一些东西,希望这些外在的资源能帮助自己去面对暂时似乎超出了自己应对能力的挑战。然而,我们越这样做就越容易感觉到失控。
因为,首先,外面的资源,尤其是别人,是很难被我们掌控的,无论我们多么信任那个人,这种不确定感会令自己更焦虑。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我们努力向外面寻找答案时,我们通常切断了与自己内在的联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重心,自己的心像浮萍一样,处于飘忽状态,这时无论怎么做都消除不了焦虑的。这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去和自己的内在取得链接,找到自己的重心,然后带着这种链接去考虑问题。这时,或许你还会做出和以前同样的选择,但因为有了和自己内在的链接,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踏实的。和自己的内在取得联系的最容易的一步,是首先和身体取得链接,方法就是去觉察自己身体的反应。
觉知创造了一个自我保护的空间,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你对身体投入越多的觉知,你的免疫系统就会变得越强,好像每个细胞都被激活并欢跃一样。你的身体喜欢你的注意力,它同样也是一个很强的自我治疗系统,当你不进驻你的身体里时,大部分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用简单的练习提升你身体的觉知能力。保持一个舒服的姿势,放松,调整好呼吸,从头到脚缓慢地逐步地去体会一下自己身体每一部位的感受,只是去感受,不加分析,不必想象。
6.跟着感觉走,成为你自己。
“跟着感觉走"的确是卓越的人的一种心智模式。卓越的人有一个内在的心理评价机制,普通的人有一个外在的心理评价机制。卓越的人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答案,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直觉的指挥。普通的人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排斥或忽略自己内心的体验,感觉,做决定的时候也容易迷失在缜密但摇摆的理性中。
面对自杀的人,和死的力量对话是很重要的,否则这股力量会令自杀者和拯救者作对。舒俊琳向Anne描绘十几种不太痛苦的自杀方式,让Anne身上死的力量得到了一定的安抚,不再认为人们都是来和它作对的。然后舒老师问Anne:“死是很容易做的选择,但在再次自杀之前,心中有没有一些最简单的遗憾?想不想把它们完成了再去死?不留遗憾的去死?”当天晚上舒老师就弥补上了两个遗憾,然后回家又叫她整理愿望清单,并规定完成的期限。
当Anne三个月后完成了十个愿望后,发现自己整个人都变了,再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决心痛痛快快做自己。自杀的念头已经彻底消失了。离婚的伤痛虽然还在,但再也不会彻骨的痛。
三个月做十几件愿望清单就可以这么有效的改变一个人的道理是:Anne以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哪怕自己最简单的愿望都不会去追求,形成的是典型的外在评价系统。她在乎别人的看法,远远超出了在乎自己内心的感觉与体验,总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迎合丈夫,迎合领导,迎合其他人,其中丈夫是最重要的,成了她的支柱。丈夫一离去,就相当于他整个外在评价系统崩溃了,而且也意味着,整个外在评价系统对她做出了最严重的否定。这个时候,Anne的世界必然会崩溃。
这十几个愿望的实现,让他发现原来别人的看法并没有那么重要,“我行我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譬如,以前他把和领导顶嘴当成灾难,刻意压下了自己心中的很多怨气,但和顶头上司吵了一架后,发现天没有塌下来,反而为自己赢得了不少好处。这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她在工作领域的外在评价系统。其他十几个愿望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累积到一起,还帮助他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内在评价系统。她的工作和生活不再以其他人为核心,而是以自己为核心,这种内在评价系统不是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而是最健康的心智模式。
在评价系统最健康,为什么多数人却形成了外在评价系统呢?因为在成长中,人们得到的积极关注是有条件积极关注,很少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有条件积极关注的逻辑是,你必须做到a,我才能给你b。人会形成这样的经验:只能表露可被接受的,否则就会被拒绝,被伤害。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学习,修正自己“应该如何部分地表露”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套外在评价系统。
Anne极端的外在评价系统,一般是在童年形成的,最可能是父亲给他一直是有条件积极关注,塑造了他极端的恋家模式,完全以丈夫为核心,彻底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因为在她的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的爱。
内心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当我们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时,我们就丧失了自由,自我的力量也越来越弱,最后变得对外界的变化过于敏感。
我们如果不去建立一些“我行我素”的新体验,无论我们多么赞同“听从内心的声音"“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这些观念,都无法建立新的内在评价系统。活生生的体验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潜意识,再完美的理论说教,如果没有活生生的体验做支持,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的。
“成为自己”更健康,但不会一帆风顺,它意味着自由,但也意味着完全的自我负责一一“我选择我负全责”。
“应该”越多,一个人的心灵自由会越小。远离“应该”,远离人格面具,不再迎合别人的期待。一个人内心的声音越强大,就越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
7.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
学习内关最重要的是觉察力和平等心。平等心就是如实地看待并尊重你自己当前的境界,即便很好也不骄傲,即使一般也不自责,总之不和别人的境界去做比较。
不幸的是,我们多数人通常既不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也不尊重别人的真实存在,而是生活在想象中,不仅希望自己生活在想象的世界,还希望别人也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假若和想象不同,就不仅想对自己行使暴力,也想对别人行使暴力。
一个团体中最为可怕的事件之一是团体没有法律或程序正义,一切争议处理的基石是团体领导者的人为判断。一个成熟而健康的团体的基石是,每一个人或至少其中很多人,要做到实事求是地看待争议。更为基本的基石是看到并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
8.穿越心灵的保护层
“当你感觉到伤痛时,你怎样保护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护层:合理化、换一个环境、和比自己更糟糕的人比较、拼命想,直到想明白为止、隔离麻木、绝望、哲学思考、功归于别人、愤怒、装可怜、做好人、抽离、更好的道理……我们在幼小的时候非常无力时,可以通过这些保护方式减轻自己的伤痛,从而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但是,自我保护方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的心有三层:最外面的一层是保护层,接下来是伤痛,而是最深处是真我。因为有伤痛,所以有保护层。但是,因为有保护层和伤痛组成的墙,所以真我深藏着,令我们碰触不到自己的真我,别人也碰触不到。
真正的亲密感是真我与真我的链接感。当真我不能相遇时,我们就会将自己的保护层强加给别人,将自己的伤痛转嫁给对方,于是就会导致越爱越孤独的局面。想要拥有真正的亲密,想和自己的恋人建立真正的链接,关键就是去穿越心灵的保护层。去面对问题,面对痛苦。放下保护层去面对痛苦,一开始需要勇气,但最后就会获得巨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