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特别是以前):小孩不喜欢学习,每天逃课打游戏,不做作业,考试成绩差,在学校被老师训,回家被父母骂甚至打。好像父母都有一种幻觉,觉得打骂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可以让小孩变好。
他们都希望通过强迫,让另一个人喜欢某件事,但是,人不可能因为被迫而真的喜欢上这件事。
自我决定论
这本书有一个理论基础,叫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行为动机理论,他认为人类有普遍的需求。
第一个需求叫能力需求。就是感觉自己能力很强,做事有胜任感。
第二个需求叫自主性需求。他需要做什么事情都是自由的,独立决定的,而不是天天被迫地感到自己的人格不独立。
第三个需求叫归属需求。什么是归属呢?归属需求就是被人爱、别人认可,他对某一个组织是有归属感的,他不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零零的,不被喜欢的。
这三种需求如果得到了满足,我们就会积极行动,高效工作,心情愉悦。如果得不到满足,积极性、工作效率、心情愉悦度都会下降。
如果你工作不够高效、生活不快乐,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哪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呢?
自我决定论告诉我们,我们是有一些内在需求的,这些需求会形成内在的动机。
XY理论
XY理论是一个美国的管理学家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大多数管理者会对员工有两项假设。
假设一:员工是从骨子里讨厌工作的。如果有机会,他们一定会逃避工作,他们不想承担责任,他们需要被控制、被指引,他们需要被奖励或惩罚才会好好工作,才能够达到企业的目标。
假设二:员工是对工作感兴趣的。他们是善于创造的,只要情况允许,他们会主动承担责任。
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出发点是X理论,那么你最终带出来的员工很可能就是平庸的;而如果出发点是Y理论,你的运功最后很可能给你带来惊喜。
这位管理学教授认为,如果想要让企业更好地运营,需要把管理思维从X理论转向Y理论。
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人的工作是自由选择的呢?就算不是父母逼的,也很可能是因为生活所迫去选择高薪却不是真正喜欢的工作。
XY理论对本书的作者的启发就是,他认为也可以用字母的形式来定义一个人的驱动力,把人分为两种:X型和I型。
X型人更多的是由外在的激励因素而非内在的欲望去驱动、去努力。
I型人主要是靠内在动机驱动,他们的动机主要是自由、挑战,也可能获得一些额外的奖励,但那些奖励不是最主要的动机。
小结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自我决定理论,还有X型人和I型人。
在《驱动力》作者看来,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I型人,你必须是自主的,而且是有目的的,你想追求卓越,想变得越来越好。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I型人呢?明天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