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2:自我决定论和管理思维的假设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特别是以前):小孩不喜欢学习,每天逃课打游戏,不做作业,考试成绩差,在学校被老师训,回家被父母骂甚至打。好像父母都有一种幻觉,觉得打骂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可以让小孩变好。

他们都希望通过强迫,让另一个人喜欢某件事,但是,人不可能因为被迫而真的喜欢上这件事。


自我决定论

这本书有一个理论基础,叫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行为动机理论,他认为人类有普遍的需求。

第一个需求叫能力需求。就是感觉自己能力很强,做事有胜任感。

第二个需求叫自主性需求。他需要做什么事情都是自由的,独立决定的,而不是天天被迫地感到自己的人格不独立。

第三个需求叫归属需求。什么是归属呢?归属需求就是被人爱、别人认可,他对某一个组织是有归属感的,他不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零零的,不被喜欢的。

这三种需求如果得到了满足,我们就会积极行动,高效工作,心情愉悦。如果得不到满足,积极性、工作效率、心情愉悦度都会下降。

如果你工作不够高效、生活不快乐,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哪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呢?

自我决定论告诉我们,我们是有一些内在需求的,这些需求会形成内在的动机。


XY理论

XY理论是一个美国的管理学家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大多数管理者会对员工有两项假设。

假设一:员工是从骨子里讨厌工作的。如果有机会,他们一定会逃避工作,他们不想承担责任,他们需要被控制、被指引,他们需要被奖励或惩罚才会好好工作,才能够达到企业的目标。

假设二:员工是对工作感兴趣的。他们是善于创造的,只要情况允许,他们会主动承担责任。

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出发点是X理论,那么你最终带出来的员工很可能就是平庸的;而如果出发点是Y理论,你的运功最后很可能给你带来惊喜。

这位管理学教授认为,如果想要让企业更好地运营,需要把管理思维从X理论转向Y理论。

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人的工作是自由选择的呢?就算不是父母逼的,也很可能是因为生活所迫去选择高薪却不是真正喜欢的工作。

XY理论对本书的作者的启发就是,他认为也可以用字母的形式来定义一个人的驱动力,把人分为两种:X型和I型。

X型人更多的是由外在的激励因素而非内在的欲望去驱动、去努力。

I型人主要是靠内在动机驱动,他们的动机主要是自由、挑战,也可能获得一些额外的奖励,但那些奖励不是最主要的动机。


小结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自我决定理论,还有X型人和I型人。

在《驱动力》作者看来,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I型人,你必须是自主的,而且是有目的的,你想追求卓越,想变得越来越好。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I型人呢?明天和大家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我学到什么: 今天是我们第2天来阅读《驱动力》这本书。 这本书有一个理论基础,叫自我决定理论。他认为人类有普遍...
    西风瘦马_25c2阅读 460评论 0 1
  • 一、本章节重要观点 1、自我决定理论,这个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西和理查德瑞安提出的行为动机理论,人类有普遍的需...
    白小白说阅读 2,349评论 19 15
  • 人不可能因为被迫而喜欢某一件事情,这是家长们的误区,找到让孩子真正愿意去执行的动机,才是形成自我驱动的良性循环。 ...
    南乔乔乔阅读 311评论 0 3
  • 自我决定理论和管理思维的假设 (金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I 型人,你必须是自主的,而且是有目的的,你希望一件事变得...
    YiliaNi阅读 159评论 0 0
  • 书名:《驱动力》 第一章 我们需要一次全面的升级 本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人类两大长期存在的驱动力,即 驱动力1....
    刘震_09d7阅读 1,68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