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了,一切都充满了新的希望和期待。然而,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班级里,有一个特殊的学生——小文,他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一言不发,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接班时,听同办公室老师说:“小文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他时常会扰乱课堂秩序,有时甚至会影响其他同学。”我的第一节课上,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深邃。有时候,我会悄悄地观察他,试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但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屏障所阻挡。
上课的时候,小文把所有的文具摊在桌子上,他的书本上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各种涂鸦,有时候是一些奇妙的数字线条,有时候则是一些抽象的画作。我曾试图与他交流,询问他对课堂内容的看法,但他总是默默地摇摇头,不愿意多说什么。但他确实喜欢时不时地搞点小捣乱,给课堂带来一丝丝“意外”的色彩。然而,我注意到,每当小文搞完小捣乱后,他总是会低下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难以言说的困扰。我开始意识到,或许他的这种行为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我知道,小文其实是个内心丰富、有着独特思考的孩子,只是不善言辞,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这种沟通上的困难,可能让他在学习上感到挫败,进而通过捣乱来寻求一种“存在感”。
我开始对小文产生了好奇心,想要更多地了解他。于是,我在课后找到了他,试图与他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小文,你上课时的那些涂鸦真的很有趣呢!能不能告诉我,你在想些什么?”小文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低声说道:“其实,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有时候,我觉得文字和数字都无法完全表达我的想法,所以我选择用涂鸦来表达。”
听到这里,原来,小文并不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我决定帮助他更好地融入班级,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于是,我在课堂上开始更多地关注小文,鼓励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还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小文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和交流,希望小文开始慢慢地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