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距离开学还有9天,最近脑子中一直在思考新学期备课思路,却苦苦无果,依然是延续以前的思路方式。直到今天看到普利辉老师的“课堂教学低效的六个问题及突破”,有了一些思路,果然当想法枯竭时,就是输出困难的时候,而输出困难就是没有相对等量的输入。在此,梳理新学期备课思路如下:
1、积极主动地去创建具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不过过度依赖教参,要在充分阅读与文本相关的或深或浅的延伸后,及查阅各方面资料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切不可不假思索、生搬硬套的引用教学参考知识。总而言之,在确定了重点备课范围后,教师要深度解读文本,教师没有深度阅读,就不可能创建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2、提升自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计的能力。充分思考、联系本地区学生的具体生活,尽量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更有代入感,才能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借助互联网实现精准教学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精准反馈。搜索学习互联网精准教学的经验,阅读相关文章,在实际教学中,涉及到互联网教学方面的,缺什么补什么。让教学手段回归能力本位。
4、继续坚持分层教学和小组教学,给三层同学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取得进步。
普利辉老师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学生原有的知识。”记得刚接这届学生的课时,讲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的相关知识时,学生一脸茫然,连班级里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知晓。当时,我甚为诧异。但是后来想想,作为贫困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也太正常,只是我作为老师没有调查清楚。把注意力大都放在课堂教学,殊不知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我后来想如何才能清楚他们对某一课的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呢?课前简单的问话?那么开口的总是乐于发言表现优异的孩子,课堂上至少有一半的孩子都是缄默的。那么就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就有了一个模糊的认知。在普利辉老师的书里,他给了自己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方法如下:
一、在梳理单元目标中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情况。
普老师没教学一个新的单元之前,会用一节课梳理、讲解前面单元的提示部分。既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时让学生写下这些目标中知识的已知和疑难部分,他再进行搜集和整理,列出学生的需求。
二、课后对话“全面了解,对症下药。”
观察学生课堂状态,然后有针对性的交流。留点时间让学生自由谈谈学习过程中的不懂的地方。会随机选择学生到讲台复述学习要点或谈谈学习后存在的问题。
另外,分析学生学习成果,让学生提问题也值得我仔细思量。
普利辉老师还在书中说如果我们一时之间无法扫除所有障碍,但至少我们可以不被现实同化。谢云老师也说:“我们不能扭转季节,但我们能够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面对众多不可逆转的因素,我们可以砥砺前行,努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份教育幸福。”
从钟杰老师开始,顺藤摸瓜,有幸认识并了解张文质、普利辉等名师。向前辈学习,进行自我迭代,更好的引领学生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