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恶乞伤人
梁和昱是一对双胞胎兄弟,都说双胞胎长得像,性格也很相似,传说还有心有灵犀的功能。
可梁和昱这对双胞胎绝对是反面教材。他们什么都不像,一开始去班里上课,我根本就不知道有双胞胎,还是偶然机会学生透露,我才知晓!
梁性情温顺,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男孩子。而昱与他哥哥恰恰相反,调皮捣蛋,流里流气,穿着打扮像猫王。如果学生不说,我怎么也不会相信他俩是双胞胎!
这次的故事不是在课堂上,也不是在校园里,而是在上学的路上。
那天,俩兄弟一起上学,碰到路边有一个乞丐,穿着农村人特有的服饰,头上蒙着一条破毛巾,遮挡着她的半张脸,让人无法辨认出它的实际年龄。
她弯着腰,弓着背,左手拄着一根拐杖,右手拿着一个破旧的搪瓷缸子,缸子里面有枚硬币,随着她的抖动,在里面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
她这是故意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告诉人们,她是个可怜的乞丐,需要大家的帮助。
上学路上的孩子们就成了她的目标。
她看见哪个孩子面善,或者哪个孩子正在商店里买东西,就会凑上前去,把缸子里的硬币摇得震山响,希望孩子们能把找的零钱投进她的搪瓷缸里去。
孩子们钱不多,但一块两块,一毛两毛还是有的,她这是锁定目标,薄利多赚!
梁长得一副极其和善的面容,自然逃不过乞丐的眼睛。她迎了上来,冲着梁伸出了缸。昱见状,拉了拉梁,说了句,“走了……”
可梁看见乞丐,脚像钉在了地上,再也挪不开了。但他今天身上貌似没有带钱。
他开始拼命地翻兜,翻铅笔盒,翻书包,希望能从里面找到点钱来,哪怕一点点也好。可是,他翻了半天,一毛钱也没找到。
那个乞丐看他那么努力地找钱,心存幻想,就在那里等待着,可见他什么也没有翻出来,就有点生气了,等了半天啥也没等着,早知道去别人那里乞讨了。
梁一看乞丐生气了,不好意思得涨红了脸。
他突然想起来书包里还有个面包,于是,就蹲在地上找那块面包。
乞丐一看,以为又有希望了,又把缸向前伸了伸。只见梁从书包里掏出一个面包,满心欢喜地放进了乞丐的缸里。
乞丐定睛一看,气急败坏。知道讨钱彻底无果,仿佛被梁侮辱了一般,把那个面包从缸里扔了出来,嘴里还骂骂咧咧地说了几句难听话,就走了!只留下梁在原地发呆!
昱刚才跑去跟同学说话了,一看到乞丐骂人,就知道梁吃亏了,赶忙跑了过来,一把拽住梁,往学校去,嘴里也骂骂咧咧地说:“什么乞丐,分明就是骗子……快走吧!再不走就迟到了。”说完,俩人一溜烟儿往学校跑去……
看着梁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不能再让孩子的善良被践踏!
该怎么教育孩子在善良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呢?我觉得有必要跟学生聊一聊这个话题。
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讨论题:“该不该给乞丐钱?”
同学们炸开了锅,各抒己见。有的说,要给,有的说,坚决不能给,双方争执得面红耳赤。
最后,在我的梳理下,我们总结了几条建议:1、学生没钱,钱都是父母给的,专款专用,我们没有权利挪为他用。2、乞丐有真有假,要学会擦亮眼睛辨别。3、发现乞丐应该报告给老师或有关部门去解决。4、坚决杜绝跟乞丐走,带乞丐回家等现象。
通过这次讨论,同学们都觉得收获很大。
他们变得更理性,但也不乏善良。这是我希望看到的。我不希望他们因为过于善良而被欺骗,被伤害,我也不希望他们过于理性,而失去了人应有的同情心。我希望他们能理性分析,感性做事,即学会保护自己,又能更大程度的去帮助别人。
孩子们是聪慧的,一点就透,他们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我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梁,希望他这么善良的孩子再也不要受到像恶乞这样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