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也是我高二的时候看的,很多新鲜的东西都是我在高二高三的时候碰到的,在买这本书之前看了《跑步回中国》这个纪录片。当时就对超马很感兴趣,觉得把跑步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特别厉害。后面机缘巧合知道了关家良一这位超马大神,在东吴24小时超马比赛中连续七年夺冠,在斯巴达超马赛中夺冠,我觉得最厉害的还是在美国恶水超马比赛中拿到亚军。(恶水当地温度在最高的时候有50度,早晚温差又大,很容易引起脱水、中暑症状,对身体的抗寒抗热要求特别的高)。
这本书就是从他参加第一个马拉松写起,从他的文字里能体现出他是个很谦逊内敛的人,对于那种获得的荣誉保持着平常心。从读者角度来说关家良一是身体素质特别突出的人,在比赛中就没出现过什么特别严重的受伤,最牛逼的还是他身体的恢复能力,一个月跑两次超马,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让人不得不叹服。那是看这本书的时候特别激动,老想着自己也能跑一次超马,处于无限幻想的阶段。在11年的东吴超马失利之后,不再追求成绩,毕竟那时候他都四十多了,过度运动对膝盖的损伤还是很大的。后面他还在中国开了粉丝见面会,来聊聊他对于超马的一些看法。
昨天丽水也举办了50K的超马,让我对马拉松这项运动又重燃了激情。丽水的马拉松氛围也是越来越好,很多外地的人都来跑,让全国人民知道丽水这个城市还是不错的。我一年半没跑了,打算明年丽水马拉松报个五公里去玩玩。前年跑马拉松的时候就对那些赛事很感兴趣,不管是正规的路跑赛事还是更加具有挑战性的越野赛事。像UTMB、UTMF、摩洛哥地狱跑、八百里流沙极限赛事这种超马是我当时特别向往的,当时觉得就算去当一名志愿者也是特别酷的事,能去见识更多厉害的人,而不是光靠视频和文字去了解那些大神。17年上半年也是跑了好几个半马,当时想着再多跑几个半马,为18年的全马做准备(全马报名要20周岁以上,我是98三月份的,当时只有19周岁,玩不了全马),但17年9月份一次超马志愿者的体验后我就对马拉松这项运动说拜拜了。那个超马是上海超马组织的24小时超马赛,比赛规则就是在24小时内谁跑的多谁厉害,听着很夸张,一天一夜不睡觉就是为了跑步,听起来只有疯子才会做这样的事情。那次我陪着一个24小时的超马选手跑了一段路,和他聊了会,就感觉这种超马选手的呼吸控制的特别好,对于配速的稳定是相当成熟的。我记得比赛是早上八点开始跑的,要跑到第二天八点,有选手为了争取好的成绩,选择了不睡觉。我当时就觉得这不是神经病吗,为什么要去和生物钟对抗呢,明明到了该睡觉的时候,还选择去跑步,因为那已经超出锻炼的意义了,过度锻炼反而对身体有害,我就在怀疑自己花那么多时间和钱跑马拉松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那些奖牌吗,不是,那到底是为了什么。一天跑个四五公里那是锻炼,太多对身体没好处。而且我感觉那些选手太喜欢比较了,比较自己体能好啊,之前参加过什么更有难度的比赛。跑步只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拿出来和人比较呢,那天晚上之后我想通了,马拉松体验过就行了,没必要那么痴迷。跑马拉松还把我跑瘦了,大一120来斤,现在就113,整整瘦了7斤,本来就瘦的竹竿一样,还要去做这种有氧运动,作死越跑越瘦。
玩马拉松的感悟就是,在训练中要用心对待,报名比赛不能太冒进,像我之前就是一下子报了好几个半马,超过了身体承受的范围,反而对身体有害。确实跑马拉松能让人更加自律,更好的和自己的身体做协调。马拉松这项运动还是重在参与,体验过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