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的远和近

很多时候,当我们碰到一个谈得来的人,一见倾心,越来越谈得来。然后就越来越近,无话不说。然后就到了一个黄金距离,过了那个距离,慢慢地,好像再近就很难了。更近地,有些人之间就出问题了。亲戚也一样,好的时候越来越好,但好多时候,再好一点,过了就悲剧了。

想起我的一个亲戚,他和他小弟很亲,他一直很照顾他弟弟,他弟弟也信任他。生活在农村,农忙时节乡里乡亲都会帮衬。他弟媳也是性情中人,好的时候,把所有的好都愿意奉上。于是就走得越来越近,相互之间也共用一些生产资料,比如说耕牛。

一开始很好的,现在农村也没有那么多田地了,不用总耕田,一户人家养个耕牛,投入多,要放养,要照顾的,有点浪费。共用的话,一开始投入就少一些,两家一起照顾,也会更省心省力的。

问题来了,因为一个地方的,大家如果种的农作物一样的话,农忙时节也都忙到一起的。你要赶紧耕田争抢作物种植时节,我也一样需要争抢,错过的话,作物就错过季了。露天种植的农业还是得靠天吃饭的。

所以在某个农忙时节,我的亲戚和他小弟因为事先没相互协商好,误了一点事,有了一些过节。两人都不愿意妥协,谁不不愿意向对方赔不是。

在一次他们共同亲戚的喜宴上,我亲戚的另外一个弟媳可能听了他的小弟弟媳的一些唠叨,听完一面之词,就借机把事情夸大了说,在许多人面前让我的亲戚难堪。

我的亲戚脾气很好的,但不善于言辞。即使觉得心里委屈,也不会像他的弟弟弟媳那样,不顾场合的。为了给他弟弟们和他自己,留一些面子,因此他一直保持沉默。

但他的女儿们怎能忍受呢?于是根据事实据理反击了几句。刚没说几句,又被她们的叔叔婶婶们说,小辈们怎么怎样。于是,本来的一点事,被搅和成很大的事,我的亲戚和他弟弟一家不讲话了。

后来好几年过去了,他们都不讲话。可能他的小弟真让他寒心了。也有可能他不计较了,只是不愿意再讲话了。当然兄弟还是兄弟,有大事还是会帮衬的。

这样的事我亲戚经历了,相信我们很多人也经历过。兄弟姐妹之间,闺蜜之间,爱人之间,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好像都有一个隐隐约约的界存在。太疏远了,会不亲近。太亲近了,又会觉得彼此干涉太多。

每个人不同,每个人和别人的关系不同,这个界也不同。但总会让人有种感觉,这个界是存在的,但又不太好确定。太疏远了,就会想着稍微走近点,去了解一下,照顾一下什么的。太靠近了,就像两个物体靠太近有排斥力一样,越靠近,排斥力越强,矛盾就越多。越靠近,远距离的美,就消失的一干二净,看到的都是相互间嶙峋的,甚至有点狰狞的本性,如果互相能体谅,能接受,那一切都好。否则太近了,就会相互碰撞,伤害。如果不想接受,又不想彼此伤害,那就只好相互封闭自己,远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邻居老刘突然急慌慌地跑进我家门: "快,快,让我躲躲!" 我奇怪地探出门外,四处张望:一切如常,全无异样! "做了...
    素意简文阅读 4,509评论 8 10
  • 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男人 肩上的担子扛久了,习惯了付出和包容,不习惯停歇。希望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厚待,任...
    活在当下Go阅读 531评论 10 23
  • 今天是大年初二,按习俗是要去亲戚家拜年的。走亲访友,串门拜访是一种人情风俗,是农耕文明下的传承产物。 所谓的人情,...
    i期待阅读 120评论 0 0
  • 这次回老家,并没有见到颖。在回去的路上,还跟小贝说,这次回朱柳坞要不要和隔壁的小弟弟玩。到家后,三聊五聊寒暄几句,...
    黑夜抵达阅读 342评论 2 5
  • 提起父亲,涌上心头的不是父爱如山,不是呵护温暖,而是有种爱恨交加说不清又道不明的感觉。 一、酒后摔伤 正是三伏天,...
    弯月牙阅读 750评论 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