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心是不断变化的,韩信一开始并没有反叛的心,后来还真有了。
韩信原本是普通的人,为了摆脱泼皮无赖,钻人家裤裆,胯下之辱成了韩信挥之不去的屈辱历史。
没有生计的他,曾接受为人洗衣服生活的漂母接济。
秦末大乱,韩信投靠当时实力比较强、威望比较大的项梁,项梁死后又跟随继承项家军的项羽。
项羽出身贵族,能征惯战,看不起钻人家裤裆的韩信,韩信多次出主意都被项羽训斥,只封了个执戟郎中的职位。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在项羽帐下得不到重用的韩信离开楚营,投奔前往汉中的刘邦。
韩信先后得到夏侯婴和萧何的赏识,向刘邦推荐,刘邦对名不见经传的韩信并不重视,就封了个小官。
感到失望的韩信又逃离汉营,萧何得知后连夜把他追回来,并全力向刘邦举荐。
刘邦在萧何的全力举荐下,筑坛拜将,正式将毫无军功和作战经验的韩信封为全军的大将军。
韩信久久不得志,刘邦能有这气魄实属难得,韩信对此也深深感恩。
韩信在军事上也没有让刘邦失望,帮助刘邦还定三秦,之后攻魏、破赵、亡代、胁燕、灭齐,歼灭项羽派遣的龙且大军,并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
韩信在军事上创造了很多经典,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木罂渡军”、“背水一战”、“囊沙断流”、“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经典战役。
在韩信攻取齐地后,蒯彻曾劝韩信背叛刘邦自立,和楚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韩信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并没有同意。
这时候刘邦和项羽谁都无法灭了对方,呈胶着状态,韩信要是采取三足鼎立模式,凭借宽广富庶的齐地,完全可以做到。要是真的想造反,这时候是没人能阻挡他的,这一时期的韩信的确没有打算走谋反的道路。
项羽被杀后,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项羽将领钟离昧在楚地避难,得到韩信的护佑。
刘邦知道后,出巡云梦,让韩信前来。钟离昧劝韩信造反,韩信犹豫不决,最终拿钟离昧人头前去谢罪,被刘邦贬为淮阴侯。
如果听从钟离昧的建议,凭借韩信在军事上的造诣,带兵奇袭云梦,天下之事犹未可知也。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被刘邦带到长安,韩信越来越为自己鸣不平,怨气十足,这时候才真正下定决心要造反。
陈豨是韩信的老部下,被刘邦派往代地,临行前拜访韩信,韩信告诉陈豨,如果他反叛自己做内应。
后来陈豨造反,韩信也在长安偷偷准备,可以被人告发,吕后联合萧何把韩信骗到宫中斩杀。
韩信有两次机会造反,都有很大的成功概率,他却选择了忠于刘邦;等刘邦把他贬为淮阴侯,实际上半软禁于长安时,没有实权的他却选择了造反,最终事泄被杀。
韩信能反时没反,却在受打击后反叛,很大程度上是刘邦逼迫的。
人心是不断变化的,多少情侣海誓山盟,当初八成也是真的,可后来分手时也是真的,情形变了,人心也变了。
韩信感恩刘邦不反是真的,后来被逼造反也是真的,是恩情消耗后成了寒心、不甘心,自然生出反叛之心。
对此,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