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很好的觉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但却不善于表达。”我们去关注自己的感受,判断孩子行为的目的,再参照错误目的表第七列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景重现:绘画课后分享,默介绍自己时使用了怪声,不断做着鬼脸和夸张的动作。这样的情况在网络思维课堂、主持课都有出现。
我的内心感受是有些心烦和着急。
错误行为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我是有用的)
方法获得:8.3日正面管教讲师认证班培训时,我、小鸟、玲云合作模拟php,我就扮演志愿者,把默这一行为呈现。在头脑风暴中,大家提供了很多确实可行的办法,我选择“角色互换扮演”准备回家试试。
跟紧措施:今天,默想做游戏,我今天提议当导演,他俩都同意。我说我要当董默,董默当妈妈,爸爸当薇薇老师,我们演一演上周五画画课的分享片段。然后我把默默的不正经表现的淋漓精致,默默在一旁狂笑。演出完毕,我问:“默默有什么想法和感受。”默默:“太好笑了!”妈妈:“妈妈也觉得很好笑,很好玩诶。那你有什么决定?”爸爸一脸担心,你这不是鼓舞董默继续在课堂胡闹吗?默默却说:“妈妈,我知道了,这么搞笑的游戏在家里玩。”妈妈:“哇,你真会分场合。那在课堂分享时,怎么做呢。”默默马上立正,乖乖的样子:“妈妈,我当学生,不玩游戏”妈妈:“那我们试试,好吗?”这时角色扮演时,默默真的正正经经的分享。整个过程我们轻松愉快,没有任何对立,真心期待这周五画画课,他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