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后,有了可以支撑日常英语交流的词汇量,也有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他们缺乏主动用英语交流的信心和愿望,这种只会做题,不会听、说,不会进行口语交际现象被人们称为“哑巴英语”。
“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因素,有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机制问题,有英语教师的基本功和文化素养问题,也有学生层面的问题,但其中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两个少。
第一个少就是输入少。根据认知理论,我们可以把语言学习过程当作信息加工的过程,即语言学习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产出的过程,学习者必须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内化输入的语言,最后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即经过加工的语音信息要通过产出这一过程,才可以说是完成了学习的全过程。
第二个少是使用少。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要通过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