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经常自己开车,那么你是否曾经有过超速的行为?
事实上,即便是最为认真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也曾经吃过至少一两张超速罚单。
那么,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遵照指示限速行驶,但有的时候却偏偏会超速?
请想象下面这样一个场景。
假设你正在国外的一条乡间小路上开车,你目前的时速是每小时55英里。
你将到达一个村庄,因为你之前已经看到了块路标,上面告诉你前方限速每小时30英里。
但是路标只是路标,那是在提醒,而不是强制要求。
于是你继续保持55英里的时速前进。
因为继续保持这样的速度,对于你来说更加容易也更加舒服。
但是如果你看到一辆执法警车在监控车速的话,你就很有可能把车速降下来,因为你不想吃罚单。
无论是在任何地区,街道永远会有一些超速司机出现,即便人们大多数情况下都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速度的上限是多少。
但是超速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即便加大惩罚力度也没有用。
道路旁出现雷达测速仪之后,一切都会有所不同。
雷达测速仪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来检测车辆速度的设备。
如果你在驾驶汽车的时候,看到限速牌下了雷达测速仪上显示的数字,表明你超速了的话,你就很有可能会立即踩下刹车。
而事实也证明,如果能够正确地使用雷达测速仪,那么人们对于限速遵从的效果能提高50%,甚至于更多。
那为什么雷达测速仪能够起到如此显著的效果,让人们立即让行为改变?
其实这就是反馈的作用。
雷达测速仪对司机的情况进行检测,并且把这些信息实时反馈给司机,让司机反应。
司机只要看一眼雷达测速仪,就能够立即做出合理的行动。
因为雷达测速仪让司机可以适时地得到关于他们车速的反馈。
这个数据就代表证据,而车速与限速标志同时出现,能够明确的告诉司机他们是否超速,这样就建立了一定的关联。
当意识到自己超速之后,司机其实并不愿意承担后果,也就是吃罚单或者伤害他人,所以他们就会立即行动,进行减速。
而在完整反馈当中,恰恰包含有这4个环节,也就是证据、关联、后果、行动。
如果延伸到其他方面,如果你希望别人能够正确地做出行为改变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反馈。
第一步就需要让他看到证据,也就是具体的事实和结果。
同时也要表明他的行为与错误结果之间的相互关联。
接下来你需要让他明白,如果继续维持现在的行为,必须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只要后果明确,他们就很容易正确选择,开始行动。
只要从正确使用这个反馈循环,反复使用,那么前面的行动就会产生新的行动,最终推动一个人不断地改变,并且接近最终目标。
这也正是当医生告诉病人,如果他们不愿意改变生活习惯,那么疾病有可能为他们带来死亡和瘫痪的时候,他们就能立刻行动的原因。
就是因为这些后果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并且不愿意承担的。
所以只要适当正确地使用反馈,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