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就是我们讲的正念,所谓的想开一点,咱们经常讲说你要想开一点,所谓的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事件和情绪的负面认知,不在心里编故事,故意夸大,加重你的感受。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无益的想象当中,没有好处的这种想象当中,负面情绪的存在就意味着幸福感的缺失。没有自律,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没有好处,自律不是压抑情感,而是考虑他人的感受,我们的目的是不伤害。
佛教经常讲戒律,大家讲戒律是束缚,戒律使得你不能吃肉,戒律使你不接近女色,戒律使你不偷盗、不淫邪。实际上戒律不是为了束缚你,戒律是为了保护你,戒律是为了使得你给这个世界造成的伤害尽量减少。
还有一个常见的词叫皈依,我们经常讲皈依,这本书里边有一句名言很多人都会引用这句话,就在这上面就着,它说有的人居无定所的过着安宁的日子,西藏的牧民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但是有的人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皈依是整个的修行,皈依的仪式并不是修行的起点,真正的皈依是一生的修行。
佛陀关干无常和因果的开始给了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哪怕是最穷的月不识丁的藏民,也深信因果,并且能够无惧地接受无常,人们逃避无常。
是因为人们以为无常只是人生的一种遭遇,只要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无常不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你如果意识到无常不是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的话,那么皈依就不是一个仪式,而是你整个人生的作为。
当你做一件事情,如果你的心量放大到了把所有众生的安乐都考虑进来的时候,你就能够坦然地承受所有的辛苦和磨难,这就是皈依的意义。你能够把所有众生的苦难都装讲来,你的心就会变得特别广大。那么,皈依佛法其实需要胆识的,这个很重要,需要明迎,很多人皈依是为了给自己买一份保险,说我的家里边已经有钱了,已经有保险金了,但是不够我还得信佛,我信佛能够保证我更安全,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为什么呢?因为佛法不向你承诺任何的安全感或者确定性,事实上佛法就是要打破你对于安全的幻想,持续的觉察训练会让我们逐渐地习惯对于生活这种不迎不拒的态度和做法。当你能够打破这个安全杆的时候,你根本不需要依赖在某一件事情上,你根本不需要把自己非得停在一个什么东西上不变,觉得这个只要不被破坏才会更好,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