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片段内容:P41-42
知识就像水,本身很好、很重要,但在信息时代,额外得到一份知识太容易了: 且不说网上书店和搜索引擎, 仅仅是打开微信、微博,就有各类知识直接推送到我们眼前。然后,人们点赞、收藏、转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总之,人们为一份新知识付出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一份新知识能带来的边际利益也可以忽略不计。于是,经济学原理验证了我们的结论: 知识是好东西,但不值钱。
有人痴迷于收藏自己觉得好的东西,这本身不是问题。但在发现自己精心收藏的东西根本不值钱时,就说别人不识货,说社会有问题,那就是不懂经济学了。
(观点)
知识本身是好东西,但并不值钱。
(原理)
作者把知识比喻成水,不得不说,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是非常合适的。大多数人,不论身处何地何时,只要想习得知识,打开电子设备的网络即可。微信,微博,知乎,网盘,获取知识的屏障几乎不存在了。但是,点赞,收藏,转发之后呢?有多少人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日常中来呢?根据经济学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因为知识和水一样,都太容易获取也太多了,大家得到后的喜悦感越来越小了,也越来越不珍惜了。
(启发)
从前,都说知识就是力量,而现在应该说,会用知识才是力量,会用知识才有价值。
学会如何转化知识的方法,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会应用知识,并不仅仅局限于读书。
(方法)
作者在这个片段的前后给出了拆书法:
第一种针对个人,叫做RIA便签读书法。第三章会详细介绍此方法。
第二种针对组织,叫做RIA现场读书法。作者详细例举了2个现场拆页学习的过程。
RIA现场学习法主要有三个环节:
1. 共读书中的某一段内容,不需要把整本书都读完。(R)
2. 对刚刚读过的内容进行一个讲解,确保大家都能理解所读的片段。(I)
3. 要求共读学习者分享过去的故事和反思经验(A1),规划目标和行动步骤(A2),进行现场演练(A3)
(边界)
致用类,文史类,以及故事类的书籍都比较适合使用拆书法进行学习。
致用类尤其适合现场拆书学习。
(经验)
看看放在床头的《终身成长》,买了2个月了,看过2页就没继续看下去了,上面一层浮灰,不忍直视啊!
(反思)
1. 买的时候太勤快了!光看了书名就下单了。
2. 完全没有思考过该怎么读,拆开来还是按照以往的读书经验,一页页读,发现根本读不下去。
3. 家里的囤书太多了,真的是应了经济学原理,太多了也就不珍惜不想看了。
(实践)
1. RIA训练营刚结束,果断加入桃花岛共读会。
2. 珍惜机会,继续保持输出,磨练RIA训练营学到的RIA便签读书法。
3. 整理好每一次教练的点评,争取每次都能有所迭代。
4. 绝对不能迟交作业,先完成再完美,9次作业完成后给自己加个大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