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前36年,冬季,甘延寿、陈汤率领多国联军,攻克单于城,砍了北匈奴郅支单于的脑袋。前35年初,甘、陈两人派手下将单于首级送到长安,并建议悬挂在长安“使馆区”示众。宰相匡衡等认为,现在春季,正是掩埋尸骨的时节,不应悬挂人头。元帝刘奭(读如示)和了和稀泥,下令悬挂十天。但凡有一点点政治敏感性的人都能够嗅到,尽管取得了彪炳千秋的功勋,甘延寿和陈汤未来的命运,似乎并不看好诶。
除了宰相匡衡,中书令石显也打算收拾甘延寿和陈汤,因为此前,甘延寿曾经大大得罪过石显。我猜,甘延寿应该是一表人才,仕途顺遂,以致石显对他十分看好,打算把亲姐姐嫁给甘延寿。我们不清楚当时石显和甘延寿的官职如何,但既然石显已然混迹于官场,当已不是少年人了。石显的姐姐自然年龄更大,当时没有晚婚晚育的政策,这石大姐想来在相貌、性格或婚嫁的履历方面,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吧,反正被甘延寿一口回绝。石显将这次丢脸烙在心头,如今权倾一时,岂能不找机会修理甘延寿!
前33年,甘延寿、陈汤从西域返回长安。宰相匡衡、御史大夫(应该是李延寿),对他俩假传圣旨组建多国联军这件事深恶痛绝,根本不想给两人记功。而陈汤又一向贪财,从西域到长安,简直尽人皆知。这回,陈汤从西域带回大量金银财宝,多为非法所得,依汉律当受到惩处。捉贼拿赃,匡衡为了拿到陈汤贪污的证据,就让司隶校尉(京畿总卫戍司令)用公文通知沿途郡县,逮捕陈汤的部下,审讯来龙去脉。
衣赐履说:这里碰到一个非常挠头的问题:当立下旷世奇功和贪财枉法集于一人之身时,我们怎么评判?
我理解,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就事论事,有功赏,有罪罚,一码归一码。另一种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也即,皇上觉得该赏,那就掩饰过;皇上觉得该罚,那就抹杀功。儒家传统,一般拒绝相信人具有两面性,既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所以,儒家在评价一个人时,夸,则十全十美;批,则十恶不赦,绝做不到客观公允。所以,在处理陈汤的问题时,也断不会就事论事地处理,一定是某风压倒某风,这取决于当权者的态度。但这种处理又不是绝对不会变化的,因为,暂时放过你,你的罪证还在那里,一旦当权者改变心意,或者当权者换人了,想收拾你的时候,你会立即从天使变成魔鬼,怎么解释之前对你的褒奖呢?他们会说,你很狡猾,竟然欺骗天子,你犯了欺君之罪,呵呵。
陈汤听到风声,十分惊恐,赶紧上书刘奭,说:
我和部下们诛讨郅支单于,幸而将他擒获歼灭,从万里之外,凯旋班师,我本以为朝廷会派出使者,沿途好酒好肉招待我们。不成想,我们等到的竟然是司隶校尉的逮捕审问,难道他们是匈奴那伙儿的,想替郅支单于报仇吗?!
衣赐履说:看,陈汤也不谈自己是否贪污,而是强调斩杀郅支单于的大功,呵呵。
刘奭对陈汤还是相当认可的,立即下诏,释放所有被捕官兵,沿途地方政府要做好接待工作。甘延寿、陈汤回到长安后,终于该评功评奖了(理论上,早就应该评完了,当是刘奭和匡衡、石显等人扯皮扯到现在)。
石显、匡衡强调,甘延寿、陈汤假传圣旨,擅自调动军队,没有杀了这两个货,就已经是宽大处理了,如果再赐他们爵位,封他们采邑,那么以后派出的使节,就会争先恐后地采取冒险行动,以图侥幸成功,在蛮夷中间生事,给国家招来灾难。
刘奭心里头向着甘延寿、陈汤,但匡衡、石显的意见又很难反驳。过了很久,仍然没个结果。
正在双方僵持之际,跳出一位当时的文艺大咖来。大家还记得当年朝中的两派吧?一个是以萧望之为首的帝师派,一个是外戚和太监组成的石显派。帝师派虽然完败,但其中一个重要人物还在,他就是老文青刘更生(刘向),曾经做过宗正(皇族事务部长),后来随着帝师派的崩溃,被贬为平民。刘更生是皇族出身,老祖宗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所以跟刘奭还是说得上话的。
衣赐履说:《汉书》中多次提到刘更生和陈汤关系亲密,这次刘更生上书,应该是于公于私都觉得有必要帮陈汤一把。
刘更生上书说:
郅支单于囚禁和杀害的汉朝使节以及随从官员,数以百计。这种事在外国广为传播,严重地伤害汉朝的威望,陛下想要诛杀郅支单于的信念,从来没有变过。如今,甘延寿和陈汤,秉承陛下旨意,倚仗神灵,统率西域蛮夷的君主,集结各城邦的军队,百死一生,深入绝域,击败康居,攻破单于城,砍下郅支单于首级,悬挂战旗于万里之外,使我大汉国威飞扬昆仑山之西,一举洗刷谷吉(出使北匈奴的汉使,被郅支单于杀害)被杀的耻辱,建立了光辉的功勋,所有的夷民全都慑服,无不震恐。
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单于已经伏诛,既高兴又害怕,专门来长安朝觐皇上,愿为我大汉守卫北疆,世代做我大汉的臣属,为国家奠定万世和平,这样的功勋,有谁能跟甘、陈二位相比呢?
评价一项重大的功勋,不能计较小的过失错误,推举重大的善行,不能抓着一点瑕疵不放(看,儒家的标准出来了)。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丧失五万军队的性命,耗费了亿万费用,经过四年之久,才获得三十匹汗血马而已,虽然砍下大宛王毋寡的首级,但远不足以抵消耗费,而且李广利犯下的罪过很多。但武帝认为,这是万里之外的征讨,一律不追究过失,于是赐封两位侯爵,擢升三位卿,提拔二千石官员一百余人(详见拙文《汉武帝抢得宝马,大舅哥终于封侯》)。而今,康居比大宛强大,郅支单于比大宛王尊贵,诛杀中国使节的罪行比不向汉朝献马严重得多(武帝攻打大宛,理由是大宛不向汉朝献上汗血马)。甘延寿、陈汤,没用汉朝内地一兵一卒,没让朝廷保障一米一面,他们的功德超过李广利百倍。另外,常惠也没上报朝廷,自做主张,从乌孙国进攻龟兹国;郑吉也没有得到命令,就擅自接受匈奴日逐王投降,这三个人,全都封侯,享有采邑。甘延寿、陈汤的功劳,远远超过他们,现在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被揪着小过失不放,我深感痛惜。我觉得现在应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恢复他们的名誉,赐给他们爵位,激发臣僚们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注1:前71年,常惠与乌孙王翁归靡一道,率领乌孙骑兵五万,大破匈奴右谷蠡王,俘虏贵族、公主、亲王及以下四万余人,牲畜数十万头。刘病已封常惠为长罗侯。详见拙文《匈奴没落之兵败乌孙》。
注2:前67年,郑吉率军攻破车师国,前60年,招降了匈奴日逐王,威震西域,任西域都护,封安远侯。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一职,即从郑吉开始。详见拙文《匈奴没落之都护西域》。
刘奭本人是想大大奖励甘、陈二人的,刘更生的上书,为封赏他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刘奭大喜,立即下诏赦免甘延寿、陈汤之罪,不准再对他们提出弹劾指控,命公卿讨论如何赐封他们爵位。朝臣都认为应该按照军法“捕斩单于令”给予封赏,只有匡衡、石显认为“郅支本已逃亡,失去国土,在极远的地域盗用单于名号,并非真单于”。
衣赐履说:有没有想啐匡衡、石显一脸的感觉?
捕斩单于令,应为大功。从西汉与匈奴交战以来,从来没有人捕斩过单于,而封万户侯的却不少。因此,此一大功,一定奖励极大,荣誉极高。干掉郅支单于的政治影响力是空前的,刘奭落入了匡衡、石显的圈套,一味纠缠于郅支的身份,未免有些遗憾。总之呢,石显,我也不想说什么,他本来就那么个货,这个大儒匡衡,满口为国为民,他又干了些什么好事呢?我们举个例子哈:
前36年,七月,匡衡接替韦玄成当宰相。前32年,清河郡(河北省清河县)都尉(民兵司令)冯逡(冯奉世的儿子,冯昭仪的老哥)上奏,请求朝廷迅速疏导屯氏河,帮助黄河宣泄洪水,否则,一旦遇到大雨,十天不停,黄河就会决堤,北岸决则危害四五个郡,南岸决则危害十余个郡。匡衡派人前往视察,根据视察结果,报告刘奭说,现在,国家经费困难,暂时不必挖浚疏通。仅仅三年后,前29年,黄河决口,大水淹没三十二个县,耕地十五万余顷,水深的地方达三丈余,毁坏政府机关及民房四万所。
匡衡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大儒,应该先扔到西域跟蛮夷打几年交道,如果没被吓死,再考虑升不升他的官。
刘奭援用安远侯郑吉的前例,要封给甘延寿、陈汤各一千户的采邑。匡衡、石显再次争执。夏季,四月三十日,刘奭封甘延寿为义成侯,陈汤为关内侯,采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各一百斤。
衣赐履说:相信看到此处的读者,都想跳进去先阉了匡衡,然后把太监石显拉过来再阉一回!
总之呢,这个事儿陈汤比较吃亏啦,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攻击郅支单于的事儿,那甘延寿也封不了侯。陈汤直到死也没封上侯,倒是他的儿子,因了他的功劳,在王莽当政期间封了侯,也算是个讽刺。
下一回,我们专门讨论一下陈汤这个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