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你真的不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
讲真,我真的很羡慕这样的人:他们不会因别人的肯定就新生安慰,信心陡增;也不会因别人的质疑否定就彷徨无措,自我否定。说的直白些,这类人过的特别自信,活的有自己的主心骨。
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能干到什么地步,总是依赖别人的肯定或否定来认知自己。小的时候是老师,大些的时候是朋友,工作了以后是领导,他们说你好厉害,你应该可以做到,我就会顿时觉得自己其实挺优秀的,然后果真会达到开始的预期;而一旦他们说你也就这样,做不到,自己就真的会失败的一塌糊涂。工作了以后,领导很少会直白的说你可以或不可以,自己竟然会不自觉的去寻找参照物,只要自己比参照物做得好,自己才会认可自己。在这种幻境里,我竟一度以为自己过得很自我,找准了定位。结果,岗位变动调整以后,身边瞬间没有了参照物,领导又是高深莫测,这一颗心每天是忽上忽下、跌宕起伏,一会觉得自己很优秀,一会又觉得自己好一般。每天的压力不言而喻,真是瞬间苍老八百岁。
原来一句火透了半边天的话是这样说的,别低头,王冠会掉;别流泪,敌人会笑。说到底,不过是为那些摇摆不定或深受打击的心灵来一剂强效鸡汤,而真正在意的却也是通过别人的眼光来评判自己应该做出哪些行为举动。
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归根结底,还是要有清楚的自我目标定位,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快乐的,忙碌的,博学的,文艺的;想清楚了这一点,再去规划怎么样成为这样的人,多看些书,记读书笔记或是学习乐器舞蹈,补充点文艺细菌;其实还有一种捷径,就是向上看,看那些大师是怎么做到的,比着葫芦画个瓢,总归也得有三分像吧。而在这条前进的路上,千万别左顾右盼,也不要听那些闲言碎语,因为半路的风景和所谓的忠告或许都是你前行路上隐形的绊脚石。等你真正爬上了山,再回头看一看、听一听,你就会庆幸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明智。
别人的眼睛里看到的并不能代表是你自己想要的,黑暗的时候借点光,记得扎眼的时候闭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