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知乎偶然看到一个“不合群”的社畜提出的问题,问题大致是他的同事们只会打牌搓麻,而他在看书健身学英语,会不会被当成不合群。看罢感觉有种悲哀的共鸣感。似乎只有在看别人时才能保持清醒,带着些“已猜到结局”的自嘲感,点开了问题,准备好接受对自己的批判。
——你看书,写不出文章、简讯、论文,有卵用?
——还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吧。
《恋如雨止》中的店长也说过,这个世界上喜欢读书的到处都是,我又为什么老以此标榜自己的不同呢?只是读了书,做了笔记,谁都可以做到的事有什么了不起呢?别人就不会被这些内容触动吗?读了书却还是没什么了不得的体会,连当事人的心情都懒得去揣摩的我,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感动自己?说到底,还是打心底的希望被人关注,又因为心底埋藏着的傲慢,选择了向来不受欢迎的,像《围城》中苏文纨一样的冰激凌风格吧。一旦碰到欣赏者,就装模作样的把空虚的内心加些油腻的调料端出来请对方品尝不是么?明明是个渴求别人关注的人,却把自己封闭起来并用“情操”上的优越感满足自己脆弱的内心,活得真虚伪,真累。
自以为成熟,懂得很多道理,却连基本的与人交往都做不好。把自以为清冷的人设套在身上,待人连最起码的一颗真心都没有。自以为心中有大爱,却连身边的小爱都给不出去。
你以为你是有个性,其实你是自私。
小时候,大概因为本性不讨喜,家里那么多小姐姐全都明显的偏心弟弟。过年也是一样,所有亲戚轮流抱着弟弟问这问那的时候,我所在的那一方小空间像是孤岛。我在水族馆的鱼缸里,隔着玻璃看那其乐融融的一家,温度和喜悦与我隔着咸涩的水和玻璃。因为是男孩子,因为是小孩子,因为性格天生讨喜,他轻易的拥有我年幼的信中渴望的一切。这样的我,似乎天生对外界充满恶意。
小孩子能想要什么呢?
——小孩子想要被爱啊。
现在的我,还在拙劣的想要被关注,但我清楚,无论怎样都无法弥补根植在我骨肉里的欲望。害羞和内敛的性格又让我逃避与人相处,于是便想以这样的“冰激凌做派”得到他人的认同。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到头呢?
2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