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罗伯特·戴博德把初级的心理解救过程带给我们,就是让我们解救自己,从而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抑郁近年来逐渐成为社会流行病,每年大概几千万人因抑郁而结束生命.
说来相当可怕,但抑郁并不是无药可治,它可以通过自己变回正常人。
01
抑郁令人丧志
生无可恋
抑郁让一个正常人变成行尸走肉之人。
不想吃饭,睡觉,打扫卫生。
不想出门、工作。
不想看书、收拾自己。
不想和朋友接触、聊天。
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兴趣。
对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持悲观的态度。
心情整日郁郁寡欢,情绪低迷、消沉。
身体总觉得没力,就想一直窝在某处。
想自杀,觉得生活没劲,没意义。
02
走进蛤蟆
抑郁并不可怕
“蛤蟆先生”曾经是一个非常乐观之人,对生活充满了憧憬。
喜欢结交朋友,善于言谈,把自己的生活经营的有条不絮。
但蛤蟆不知怎么突然脱离了生活的轨道。
豪华庞大的庄园,变得凋零破败,自己一直紧缩在厨房的小屋子里整日酗酒。
当好朋友来找他的时候,屋里屋外的蜘蛛网随处可见。
朋友跟他说话,也不想搭理,连起床洗漱的想头都没有。
蛤蟆觉得现在的生活都没了意义,想离开这个世界,根本不认为自己得了什么病。
生病的人,总觉得自己没病,或者无法承认自己有病,这跟我们一模一样。
其实抑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相信自己得了抑郁这种病。
刚开始蛤蟆也是抱有应付朋友的态度而面见“苍鹭”(心理医生)。
但最终蛤蟆接受自己病了。
03
心理问题
根源在何处?
正常的人生活、情绪、心情通常积极向上,对什么都抱有正面的态度与想法。
但当人通常觉得生活对自己不好,却更善待别人时,生命的种子就开始慢慢溃烂。
苍鹭: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蛤蟆:糟糕透了。
苍鹭:1-10代表现在你的心情值, 你属于哪一个值。
蛤蟆:1或2
苍鹭还没问几个问题,蛤蟆对苍鹭就感到非常烦躁,甚至不屑一顾。
但在苍鹭的引导下,蛤蟆得到了平静,逐渐开始了自我认识。
找出导火线,是剖开抑郁的源头。
从自信到自我轻视。
把自己遇到的不幸归咎于父母、别人。
认为别人都是对的,总为旁人着想,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等因素,都是造成人抑郁的根本。
只有治愈了根,才能让树,枝繁叶茂。
蛤蟆如此,我们是否也如此.
04
剖析自我
认识三种类型
把自我轻视和不幸归咎于父母,一味认为此刻的现状是别人造成的,而其实并不是这样,那只是自己内心在作祟,就像苍鹭说的,自己一直在扮演可怜者。
可怜者一直认为自己是无辜的,总认为是别人的错,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没过上好的生活,没找到好的工作,都不是自己的错。
所以一旦没法通过自己去得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通过哭、闹、生闷气来战胜或引起别人的关注,从而获取自己想要之物,或满足心中所需,此属于“儿童类型”。
当然一贯以父母的口气去说教别人,也是一种错误的开始。
不知身边会不会有这样的人,老是以父母的语气和思想,对自己过多的评判与参与,从而让自己觉得做什么都不对,都应该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因为他们是长辈,是过来人,思想比较成熟,能力比较强。
獾是蛤蟆父亲的朋友,自从蛤蟆的父母离世后,蛤蟆做的每件事情,獾都认为朽木不可雕也,并总以父母的口气和要求,传输给蛤蟆,从而蛤蟆也开始了自我贬低,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可,于是都听从了獾,此属于“父母类型”
但最后蛤蟆解脱了自己,不在认为自己很可怜,不在责怪父母、他人,不在愚弄自己取悦他人,而敢于向獾表达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什么,想拥有怎样的生活,此属于“成人类型”
三种类型,让我们觉察,你是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还是做了一只独立认识自我的蛤蟆。
05
找回自我
重归生活
自我的丢失,常常会在生活的小事中一点点地累积,最后便给抑郁做了耙子。
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复杂的是自己的内心找不到了方向。
这不敢,那不行,羡慕这,仰慕那,花费时间取悦别人,唯独不喜欢自己。
人想做什么就去做,大胆踏出第一步,就像蛤蟆一样,不在竭尽全力维护父亲留下的庄园。
而是选择卖掉,去城市做自己的房地产生意。
不在听从獾所有的安排与强势的支配。
最后他的决定,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影响。
蛤蟆总共经历了十次心理咨询,在最后一次,蛤蟆首次对苍鹭表达了自己强烈想法。
那也是蛤蟆找回自我的开始。
从那以后蛤蟆如同常人,约人聊天,参加聚餐,合作商谈。
也敢于面对曾经偷车、逃票、入狱、佯装成嬉皮士的自己。
朋友们都为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06
写到最后
生活坎坷很多,创伤无数,但日子要继续,人要期待明天,不要让自己成为杀害自己的刽子手。
你是怎么想的?
说说你的感觉?
你应该怎么做?
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这是苍鹭问蛤蟆最多的问题。
同样对我们也非常有用。
只有自己选择自己,自己喜欢自己,自己与生活和解,才能把泥潭的你解救出来。
季羡林在《悲喜自渡》里说: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我好,你也好”是解救自我的最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