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黄金时代》一篇从20岁时就开始写,到将近四十岁时才完篇,期间很多次的重写。当然,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丝毫再没有改动的冲动。
有种写法就叫做追求对作者自己来说的完美,我相信对每个作者来说,完美都是存在的,只是不能经常去追求它。据说迪伦马特写《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也写了很多年,写完以后说:今后再也不能这样写小说了。一个人不可能在每篇作品里做到完美,但是完美当然是最好的。
这本书里有很多地方写到X,这种写法不但容易招致非议,本身就有媚俗的嫌疑,我也不知为什么就这样写了出来。现在回忆起来,这样写既不是为了找些非议,也不是想要媚俗,而是对过去时代的回顾。众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非X的年代,在非X的年代里,X才会成为生活主题。正如饥饿的年代里,吃会成为生活的主题,古人说,“食色性也”,想爱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为人性的障碍。
然而在我的小说里,这些障碍本身又不是主题,真正的主题还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逻辑是,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M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我觉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气质,是天生的,我小说里的人也总是在笑,从来就不哭,我以为这样比较有趣,喜欢我小说的人总说从头笑到尾,觉得很有趣等等。
现在严肃小说的读者少了,但读者的水平是大大提高了。在现代社会里,小说的地位和舞台剧一样,正在成为一种高雅艺术。
《黄金时代》获奖感言
写出《黄金时代》之前,我从未觉得自己写得好,而《黄金时代》一篇自觉写得尚可。
一篇小说在写完之前和作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总是努力使它完美无缺,而一旦写完之后,就与作者再无关系,一切可用的心血都已用尽,个人已再无力量去改动它。剩下的事情就是把它出版,让别人去评说。玛格丽特.杜拉斯就是这样看待她写的每一篇小说。
与人交流
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