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火热上映中,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上一部,扑街一部,资本界一定会有人不满意,要喷,要抹黑,结合自身的感应感受,结合逻辑,说说一些基本的问题设定和观影感受。简述为以下几点。
1. 为什么一个上空间站的宇航员可以有2个下地下城的名额
于情于理,上空间站的人是为了地球卖命的,上去以后九死一生,在天上执行者艰巨的任务。你告诉他的家人也需要去抽签,那么万一没有抽中,不是就会遇到天上的宇航员的家人被抛弃的情况,你让天上执行任务的人情何以堪。还怎么安心执行任务?只有他们的家人在地下城里,那么他们更有理由拼尽全力进行各种任务的执行,所有的努力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例如最后,刘培强进行最后的努力点燃木星的时候,如果他的亲儿子没有活着,他也许就会按照火种计划的安排进行撤离了,因为所有人都告诉他可能性为0,他也没有必要再去冒这个险了,也许会觉得延续人类的火种更重要,更伟大。
2. 为什么韩朵朵最后会谈及希望
韩朵朵在片头教室里,老师在讲朱自清的《春》,这首耳熟能详的散文,全文的主旨就是当时描绘出作者对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希望,这个希望,对于作者而言,也许觉得很遥远,但是充满了希望。在地下城的韩朵朵当然不会懂。但是,她是这个营救的全程旁观者,全程经历了整个过程的死伤,为了希望的不懈努力,作为一个14岁的初二学生,正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龄,睹物思情,理解了《春》不单单描绘出了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还有朱自清对全人类的未来的美好期待,因为中华文化就是共同富强的仁的文化,这一点并不奇怪。因此,韩朵朵这个角色,包含着导演和原著作者对于目前14岁少年的美好期待,希望他们通过韩朵朵可以照见自己,把希望留在心里,走出自己和中国更广阔的的未来,带动世界的发展。这个殷切期待被网上说成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自然不妥。在民族虚无者的眼里,所有的希望都是徒劳的,自然也读不懂朱自清的《春》。这没有什么奇怪。韩朵朵是这部电影的升华,如果不抱有一线希望,人们何必九死一生,让地球去流浪?
3. 为什么没有美国的参与
网上很多人因为没有美国的参与,叫声很大。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动脑筋。第一,被木星吸走了大气,导致飞机飞不动了,所有可以飞的东西都会坠落。第二,地点是在中国的杭州进行救援以及在印度尼西亚进行救援。因此,即使是从陆地进行救援,美国的车队到达时间显然也差得很远,路途遥远造成的。他们的车队只要把美国本土的行星发动机重新点燃即可,亚洲大陆的行星发动机当然要交给亚洲的救援队,这一点非常正常。以上两点还可以看出,即使美国救援队想来,也来不了,怪不了美国救援队,也怪不了导演和原著作者。
4. 电影能给人什么精神激励
电影给人的感受,有一种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战斗的勇气,不光光是一些小的目标,更有一些大的目标。观影的时候会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在那样的环境下战斗,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在那个状况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足够的坚强,有足够强健的体魄,完成交给我们的使命。从电影照见自己,是导演和原著作者对观众的殷切期盼。
《流浪地球》,流浪的是地球,地球的流浪,包括着人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努力尝试的无比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