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还原
这个活动在我的朋友圈第一次出现是今天的早上9:30左右,一个朋友发了屏保图,随后此游戏在朋友圈进行了刷屏。活动的流程简要介绍如下文所示:
1.传播起点为朋友圈的朋友分享的此类传播图片,扫描传播图的二维码直接进入H5页面。
2.H5启动页,在启动页开始播放的曲子就是本文中播放的曲子《Vincent》,据各方考证,本首曲子的初衷就是用来纪念梵高本人的,歌词中除了描绘了梵高的画作《The Starry night》外,还穿插了梵高的其他作品。专业人士分析是十分合适不过的,也可以看出活动制作人的初衷是把大家拉到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场景中,但是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并不精通艺术的人,对本首歌没有任何的情感,而且因为在办公室,所以习惯性的就把音乐关掉了。
3.H5第一页,可以看到本页展示的即为我朋友发在朋友圈的那张画作,我可以直接点击画面下方进行购画,也可以左右滑动看其他画作,在每一幅画作下方附有画作作者口齿不清的留言以及二三行对于本篇画作的介绍。
4.当选中画作进行购画时,会出现此页面,你可以选择直接捐一元进行购买,也可以选择自定义金额进行购买。购买后此画面可以保存成为你的屏保。
5.购买后的操作,重点突出了自闭症“小朋友”的留言,类似“感谢”,另外留言入口,捐款者可以通过留言表达对自闭症人群的关爱。给予参与者以及时反馈。
6.而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可以将自己的爱心传播分享,在下方可以选择生成图片,图片的传播效果一般情况下会优于链接。
背后的活动流程(猜测)
确定品牌活动时间——99公益日。
确定品牌活动初步方案,并选择合作机构(供应商)交流方案详情。
确定方案。并思考内容来源,以及对内容进行征集挑选。
挑选入选画作,需考虑各类人群的风格喜好,以及选择符合普适性审美的画作;查询相关歌曲。
活动产品落地,并进行冷启动(官方称为合作方无意间转发到朋友圈)
活动后分析总结,如参加本活动的人群,被选择最多的画作,获得捐款的高峰时段等。
刷屏点
用户心理:爱心与正义以及炫耀的虚荣心。
精心挑选的画作与音乐,能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
来自特殊人群“小朋友”的声音以及留言使得活动有代入感。
本次活动严格意义上不能被称作是捐款,而更像是一种义卖。如果要比较的话,一些需要捐款的项目的态度可能是:好比在地铁里游荡的乞讨人员,拽拽你的衣袖,说一句,给点钱呗。而本活动的态度却像是像一个残障人士在穿的体面在地铁通道里弹吉他,是靠个人能力赚的一部分收入。降低了大部分人的心理防线。
我为何不付钱
失落感:一元购画,一直冲动到购买画作时发现是拿到电子图片而非可以装饰家里的画?
前者为购画,后者为捐钱,我一元只为买一个屏保?
没有看到筹集款项的流向,心理防线比较高。
后续的传播效应
很快就被各种人拉出来骂说这个活动是圈钱的,是投资人在圈钱,画画根本不是孩子画的等等。
知乎文章:我反对所有将自闭症儿童一切浪漫化的行为(请阅读原文)
很多时候后续的一些操作会引发新一轮的刷屏。很多人说这个活动是:虎头蛇尾的,短短的时间内筹款就结束了,活动就停止了,但是很多人一定处于意犹未尽的状态。而下半场出现的此类热点文章以及官方的再一波澄清确实引发了不少人的继续转发。
附录:
此事一刷屏,也在我们群里引发了一阵讨论,故在附录中展示。
一个最简单的希望体现自己爱心的例子:花了9元买了9张画,全部发在朋友圈
最后
那些“小朋友”其实都是20多岁的孩子了
最大的愿望是
希望被看成普通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