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简单地聊了屈原的千古名篇《国殇》以及它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深情地描绘了楚国将士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和悲壮牺牲。它不仅是对楚国将士的颂扬,也是诗人自己爱国情怀的抒发 。
《国殇》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楚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屈原作为楚国的爱国诗人,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
他通过《国殇》这首诗,表达了对楚国将士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深深担忧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以其深情悲壮的笔触,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也让后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屈原到爱国情怀和文学才华。
这首诗分为两节,我们首先学习它的第一节,第一节描写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场面。
先写楚国士兵的武器和铠甲,后写两军想接,再写敌人的蜂拥和疯狂,最后写楚国士兵的英勇顽强。这一节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突出了战斗的残酷、士兵到无畏和豪壮的情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光。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这段描述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更深刻地刻画了楚军统帅英勇无畏、誓死抵抗的精神风貌。
“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以旗帜遮天、敌人如云的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楚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可想而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
在敌人来势汹汹、战阵被冲乱的情况下,楚军将士并未退缩,反而“个个奋勇争先”。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主战车的冲出,特别是其左外侧骖马中箭倒毙、右外侧骖马被砍伤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激烈程度,也突出了统帅在关键时刻的冷静与果敢。他将战车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疆、举槌擂鼓的动作,更是将他的英勇无畏和坚定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节的末尾,诗人通过“战气萧杀”、“苍天也跟着怒起来”等描写,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紧张、肃穆的战场氛围。这种氛围的渲染,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最后,“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的描写,是对战争残酷性的直接呈现。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悲壮与无奈,也引发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能。
这段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描写技巧和渲染气氛的能力,更通过生动的战争场景和深刻的人物刻画,传达了英勇、坚韧、悲壮等复杂而深刻的主题。它让我们在感受战争残酷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和平、敬畏生命。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