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
今天在六(1)和六(2)上了一节数学好玩中的第一节课《反弹高度》。晨练结束后,翻看早已备好的教案,心中还是有些迷茫,因为数学好玩就是实践课,这节实践课我该怎么上呢?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其实不用去实践,看着我做的PPT 用想象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简简单单上一下就可以的,但在新课标下,教学是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下,真实地去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什么就没有想先去体育教研组借器材。
学具需要篮球和乒乓球,但是好像乒乓球被人借走了,没有了,体育组的老师们急中生智说有网球,这样也可以形成对比,太好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知道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 ,老师这节课也借来了三种不一样的球,我们从一定的高度使它们落下,它们落地后就会(反弹),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反弹高度》。
初步探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反弹高度,先来思考一下,影响球的反弹高度因素有哪些呢?(爆米花式回答)生:材质、高度、接触面、排球力度、大小......(板书)在这里,特别表扬一班和二班打篮球的同学,提出温度对反弹高度也有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由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现象——拍球活动引入,并对一些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处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寻求验证方法。这些鲜活的生活经验用于帮助学生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实现了经验的改造或重组,有利于学生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提出猜想:
同学们,你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那么大家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这三种不一样的球,球有充足的气体,在同样的教室地面,气温也一样的情况下猜测。如果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它们的反弹高度一样吗?
猜测一:不同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板书)
接着我又问,我这里有三个充入同样气体的篮球弹性一样吗?两个同样大小,硬度一样的网球,它们的弹力一样吗?
学生猜测二: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板书)
提出质疑:这两条猜测是否正确呢?(板书打问号)
同学们,学习数学需要进行大胆的猜测,但科学的结论需要通过精确的试验来获得。虽然我们没有条件进行精确试验,但我们可以依据现有的条件完成模拟试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积累有效的探究活动经验。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是负责任的态度。在有些情况下,猜想比教会证明更重要,有了猜想,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猜想,所以在后面动手操作、合作实践获取验证数据时会特别地投入而专注。
试验验证:
(一)明确试验步骤和注意点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研究呢?学生依据经验设计试验方案:
1.我们要测量什么?
生:我们要测下落高度、反弹高度。
2.出示试验要求:
(1)三种实验的下落高度分别是100cm;
(2)小组分工活动并填写好记录表。(测量人员、记录人员、操作员、观察员等);
(3)注意点。
①将球的下沿与高度齐平齐平时可以用平直的工具(如书、直尺等)
②测量时要将直尺与地面垂直,量准数据。
③观察反弹高度时要仔细,及时标记,若看不清时可以重复一次试验。
3.分组合作进行试验,收集数据
这节课因为学具有限,采取了让学生代表来演示,有记录员、操作员、测量员,其余同学作为观察员。
每一种球经过三次不同高度的测量得出数据,集体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1)篮球试验结果的比较,集体数据分析。
生1:下落高度不同,反弹高度也不同。
生2:下落高度越高,反弹高度也越高。
生3:表示反弹高度相当于下落高度的多少的数大多比较接近。
那么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数值反应的是试验球的什么?
为什么有些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
得出结论: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篮球、网球1、网球2试验结果的比较,集体分析,比较数据。
得出结论:不同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得出结论后,孩子们小组讨论今后再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怎么样去设计?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是什么?
反思:
1.课前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其实课前在准备学具的时候想的是学校应该有乒乓球和篮球这样的嗯体育器材,但是没有想到今天会乒乓球没有借到,虽然说急中生智用了网球来代替,但是可见在课前准备还是应该在充分一些。
2.小组讨论应多一些,放手让孩子们去做。课前应该做一些数据表,方便同学们小组合作去完成这个表格,小组讨论会多一些,放手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表达问题会更好。
3.参与式学习,孩子们的印象会很深刻。虽然这节课示范的同学很少,但是更多的同学是观察者。下课后也给到孩子们自己去测量。
这堂课如果再来一次的话,以小组为单位,取更多的器材试验获得的数据会印象更深刻,让他们自己从实践中去猜测、验证、得出结论会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