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迟到、讲小话、分神、打瞌睡等,面对这些轻微的课堂问题,如果老师能以一种平静而坚定的态度去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能够鼓励所有学生有更好的行为表现,而且有助于更严重的对抗行为发生。当学生目睹教师处理问题的整个过程后,他其实也在接受一次特别的教育。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情况就会恶化,并引发更棘手的问题,甚至导致局面失控的后果。
上午去六(1)班上科学课,学生已经坐得端端正正地等着老师了,说实话,这样的课堂是许多老师心中理想的课堂状态。在讲第一课《光的传播》过程中,我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同学们也紧盯着实验现场,盼望出现惊喜。这时第二组的小波同学举手了,我以为他有什么问题要问,示意他讲。小波说:“老师,泽城在看故事书!”说完,全班同学的眼睛齐刷刷地射向泽城,泽城坐在第一组第四排靠墙的地方。他露出惊恐的眼睛,手上的故事书还来不及放进抽屉,一脸茫然地望着我。全班同学在等待老师怎么处理?
我走到泽城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泽城同学非常喜欢看书,这是一个好习惯。但你上课这样看,也投入不进去,总是担心别人看到。不如课余时间去看,效果会更好,到时我们欢迎泽城同学给我们讲故事,好不好?同学们一片欢呼。泽城倒显得不好意思了,本想着会挨一顿批,没想到还受了表扬,一瞬间他就坐好了,开始认真地听课了。这个课堂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没有伤到学生的自尊,又避免了出现新的问题。
迟到,是校园里最常见的,也是课堂问题中最突出的一环。许多老师对待迟到问题,大多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不是呵斥一顿就是罚学生在门口站着,有的更是停下课来质询迟到原因,全班学生在陪着老师公审迟到的学生。这样会造成课堂问题进一步扩大,甚至引发师生之间的冲突。在迟到问题上,老师如能巧妙地引导,不但能保护迟到者的自尊,还能给全班同学以教育。
我曾经在听课的过程中碰到过一个老师处理学生迟到的问题,整个过程相当巧妙,充满着智慧。她上的是数学课《图形的旋转》,课上了五分钟后,一个学生满头大汗地跑过来,老师问学生:“你怎么迟到了?”学生低着头“嗯”了一声。”迟到是什么感觉?”老师又问,学生说:“很紧张,害怕老师批评。”老师把头转向学生:“大家从这位同学的身上还观察到了什么?”听课的老师都纳闷了,课堂时间已经拖延了,老师为什么不直接上课,还在这件事情上浪费时间呢!
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满头大汗!”老师随即说:“对了,这位同学满头大汗,说明他是一路跑着过来的,多么辛苦啊!他怕迟到。在他心中,是有上课概念的,让我们把电风扇开大一点吧!”全班同学随即把目光转到了电风扇上面。老师进一步引导:“大家观察到电风扇有什么变化?”学生说:“转得很快,风很大。”老师笑着说:“对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旋转”。
听课的老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到这时候为止,大家才感觉到老师在处理迟到事件上的巧妙。老师首先是询问学生,接着叫全班同学观察,最后落到电风扇上来,引出今天要上的内容。这位数学老师把迟到问题很好地生成了课堂内容,可谓巧妙之极。
教师在处理课堂问题时要冷静,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不要把课堂问题在课堂上扩大化。我们老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课堂问题转化为课程资源、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