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说人人平等,为什么人与人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比如小时候大家都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长大后的人生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这个问题,谁都可以回答出个一二三四,比如家庭环境的差异、个人性格的不同、以及后天的努力和选择,都可以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所以,人的命运又怎么可能都一模一样呢?
但是古人对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理解,他们认为,造就人命运不同的是各自的“命数”,命数就是天命和气数,与生俱来早已注定。虽然现代人不相信所谓的命数,但是你发现没有,很多人老了以后就会越来越认命,认为不管自己晚年过得怎么样,都是自己的“命数”。俗话说“五十看命,六十看耳,七十看心”,一个人晚年的命数,就藏在这三句话,来看看是什么意思。
“五十看命,六十看耳,七十看心”,难道你的身体还暗藏所谓命数的玄机吗?五十看命,这句话不是叫人去迷信所谓的命运,而是出自论语“五十而知天命”,看,意思是人到五十岁就要能看清看透自己的天命。
何为“知天命”?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这就叫知天命。人往往都高估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过大,不相信自己比任何人差,所以会有不服输的精神。
年轻的时候这是好事,可以激励我们挑战自我超越自己,但是当人到五十以后,就要开始审视自我,因为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格局和能力都已经形成了很清晰的轮廓,如果没有意外和惊喜,你的人生大概率就已经达到了你可以实现的天花板,如果没有看清自己,或者对自己仍有过高的期望,失望和挫折就会接踵而至。
我们说人贵在自知,知的就是这个“天命”,所以五十看命,不是要我们迷信命运,而是要清醒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这样才能坦然面对即将步入的人生下半场。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俗话说“六十看耳,七十看心”。人到六十,要看耳顺不顺,什么是“耳顺”?耳顺就是什么话都能听,无论顺耳之言还是逆耳的话,都能非常平静地接受,而且都可以既入耳又入心。
年轻时喜形于色,听到夸奖心花怒放得意洋洋,听到不好的会急着辩解反驳耿耿于怀,这是心智尚不成熟的体现。
而到了六十岁的年纪,就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无论好不好听,都不影响自己的心情,哪怕是不好听的话,只要是对的,我们就应该接受,还有一些好听但却并不正确的言语,也不要违心附和,在坚定内心的同时,又可以包容不同的声音,这就是耳顺,所以说六十看耳,是种活得通透的人生修养。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么七十岁以后,对人生要有更豁达的理解,“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最高境界,因此要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说:心即真理,心即宇宙。
活到七十以后,不是靠眼睛耳朵鼻子去感受世界,而是活在心中的内在精神世界,哪怕腿脚不便无法走出去,但你的心却是自由,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并且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此,就已经超脱于所谓的“命数”之外,悟得了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