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追风筝的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淳朴善良的阿富汗人,那种牺牲,奉献,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今天再次看完《灿烂千阳》,心中无比震撼。
玛丽雅姆,她是一个私生子,她的父亲扎里勒有三个老婆,多个孩子,却和娜娜私通,他没有勇气反抗他的妻子娶娜娜为妻,他一边愧疚一边欺骗,为了让自己的内疚少一点,他每个月都会送一些生活用品去那个只有巴掌大的泥屋,那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屋。玛丽雅姆每个周四都期盼着他的父亲来看她,她爱他,相信他,她觉得父亲会带她离开泥屋,回到他的家,可是扎里勒似乎不敢那么做。玛丽雅姆自己一个人去找父亲,但是娜娜却永远离开了她,娜娜伤心欲绝,被妖怪带走了。玛丽雅姆也没能逃脱命运的魔抓,她被嫁给一个大她三十岁的老男人,那一年她才14岁。她无力反抗,只能顺从,娜娜走了,扎里勒不敢承认她。
玛丽雅姆嫁给拉希德怀孕7次,流产7次,他想要个儿子,她却让他一次又一次失望。拉希德结过一次婚,他的前妻和儿子都死了,他渴望得到一个儿子,但是命运注定玛丽雅姆无法怀上孩子。他虐待她,冷落她,指责她,嫌弃她。她都忍着。
莱拉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由于战争,她未曾谋面的两个哥哥死了,她的父母也被大炮炸死了,她儿时的玩伴,也是她最爱的人塔里克因为父亲病重去外地了,在他走之前,莱拉把自己给了他。玛丽雅姆在一堆大炮的废墟下找到了莱拉。
拉希德找人骗玛丽雅姆说,塔里克死了,让她死心,然后满足自己的私欲,玛丽雅姆相信她爱的人死了,她却怀上了他的孩子,她没有地方可去,一个没有结婚就有孩子的女人能去哪里呢?她选择嫁给拉希德,她对玛丽雅姆满怀愧疚,但是为了她的孩子,她又能怎么做呢。她和玛丽雅姆争吵,打架,冷战。她们的丈夫一次又一次的羞辱她们,抽打她们,最后她们竟然成了最好的朋友,家人。她们为了对方宁愿牺牲自己,玛丽雅姆这个善良的女人,她待莱拉的女儿,儿子就像自己的孩子,她说莱拉和她的孩子给了她在这个世界上她从来没有得到的爱,她感激她们。
当塔里克再次出现在莱拉的面前,所有的一切她都明白了。拉希德再一次殴打她,他要杀了莱拉,玛丽雅姆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她鼓起勇气用铁锹杀了这个她们所谓的丈夫,她们终于解脱了。但是玛丽雅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用自己的生命去偿还自己的罪责,她在执行的枪口下死的很安静。她的付出和牺牲成全了莱拉,也成全了自己。她经历了太多悲伤和痛苦,她没有欢乐的童年,没有亲人的疼爱,没有幸福温暖的家庭。她的世界里只有等待、期盼、守护、失望。她终于可以见到娜娜了。
莱拉,塔里克,他们的女儿,还有拉希德德儿子,他们离开了那个战乱的家园,他们的生活安静了,终于不用在担惊受怕,忍冻挨饿了。
战争过去了,他们再次回到家乡,莱拉去了玛丽雅姆曾经生活过得泥屋,收到了她的父亲对玛丽雅姆的忏悔,她们怀念玛丽雅姆。
小说的结局是完美的,莱拉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幸福的生活,拉希德的儿子也接受了塔里克。
这份幸福来之不易,有多少家庭死于战乱,战争带给阿富汗人民多年的灾难,痛苦。军阀的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暴行,伤了多少无辜的人,和平是多么的难得。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读完此书的我,无限的感慨。但是更多的是对生活在那个战争年代的阿富汗人民命运的悲楚和绝望而感到的压抑情绪却无从释放。总有人说“活着,就有希望”,可是人们生活感到绝望的部分往往来源于希望。正如小说中的莱拉一家,当透过战争的硝烟看到命运之门耀动着一丝缝隙的光明时,一颗炮弹将这一丝光亮瞬间摧毁,漂浮着的尘埃给灾难更蒙上浓厚的黑雾。国家的冲突,朝代的颠覆,权利的斗争,不管在哪个国家,无不以人民的流血和牺牲为代价。而处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生存的意义,不光是希望,而在于活着。坚强,勇敢的活着。
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活着。”。蝼蚁虽微、微而有知,蚕蛹虽缚、破茧化蝶。虽然历史的规律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扭转,但是我们自身的成长将穿透迷茫和无知的迷雾。从失败、抱怨、绝望再到看到希望和阳光....如新芽从层层土壤中钻出,如穿过坎坷沟壑汇入大江大海的溪流,更如跃出无限地平线而绽放出的灿烂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