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对待熊娃的终极策略是心里默念三遍“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可我问问大家,管用吗?多少次,你都是劈头盖脸、凶神恶煞、甚至真刀真枪的“修理”完之后,才想起来,多少招数都没来得及用 。至此,懊悔、懊恼、内疚、可怜娃,等等负面情绪随之而来。确实是亲生的,怎么下得去嘴,动得了手?
这样的场景太过熟悉?怎么办?
首先,我们先来鉴定一下,总是有一肚子方法策略来不及用的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分四个层次,健康、不健康、不正常,死亡。什么是心理健康、不健康、不正常,甚至心理死亡,准确概念大家可以去百度查。我来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如果一个人用言语表达诉求,说明他心理健康水平不低;如果一个人用情绪表达诉求,说明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如果一个人用行动表达诉求,说明他心理健康水平不正常;如果一个人不表达诉求或者胡乱表达诉求,说明他的心理已经趋近“死亡”了。为什么说表达诉求就是心理健康呢,我们好好体会一下,是不是周围那些能够自如、灵活、适当的表达诉求的人,他们都有足够调谐稳定的心理空间,首先对自己的需求是清醒明确的,其次人际关系的处理是恰当和谐的,三是足够自信自爱。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健康能力,才能够自如恰当的表达出诉求。
对照上边的标准,先鉴定下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哪个层次上。当我们无法改善自己狮子吼的状态时,树立一个理念,先别觉得我们亲生的娃有问题,先清醒地认识一下自己。当一个人能知道审视反思、察觉自己状态,而不是总觉得别人有毛病的时候,我们就迈进心理健康提升的第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