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花草(壹)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

屈子说的滋兰九畹,当时的兰是菊科泽兰属植物,如佩兰、泽兰,均为通体芬芳的香草。泽兰紫茎绿叶,多为白花,偶有淡紫和粉色,望之如白纱堆叠。佩兰与泽兰很相似,紫茎紫苞,开花一片红紫,丛生密植,远观如一片紫雾。

屈原滋兰九畹,树蕙百亩,种了许多香草,用来沐浴、佩戴。在古代,有德者要佩戴与自身德操相配的饰物,一次来时时提醒自己,行为要配得上这些饰物。“古之佩者,各象其德”,美玉温润无暇,故君子佩玉;兰草芬芳,故德芬芳者佩兰。

兰以其香味被人们所喜,德行操守,那是附加其上的美好寓意。在先秦,它常用于沐浴。没有肥皂的年代,人们发现佩兰和泽兰采收回来,晒干烧成灰再冲入水中,可以去除污垢。或者刚才下的鲜草放在开水里煮一下,便是古书上说的兰汤,可以用来洗澡。

图片.png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湘君》

湘夫人从南找到北,从北找到晚,找遍了洞庭和湘沅、澧水和长江,都没有找到湘君的踪迹。

她生起气来,把他送给自己的玉玦和玉佩都扔进水里丢弃了;采下一枝杜若交给侍女,表示自己品质芬馨、忠贞幽洁;然后在一旁怀念起曾经有过的欢乐时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从这里开始,杜若就扎根在芳洲上。杜若之于芳洲,就像湘君之于湘夫人,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如南北朝诗人谢朓《怀故人诗》:芳洲有杜若,可以赠佳期。

杜若又叫高良姜,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叶片线型,花白色,有红色条纹。花后结子球形,初黄熟红,十分醒目。根茎含挥发油,有香气。《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一行人进了蘅芜苑,宝玉说山石间种的是杜若蘅芜,他为这处香草庭院拟的对联是“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香气浓郁的杜若,正适合种植在遍是香草的蘅芜苑里。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屈原不亏是植物学家,身世才讲了几句,刚讲到成年,就忍不住要讲他家的苗圃了:江离、白芷可披在身上,秋兰可为佩。

江离 亦作“江蓠”,又名“芎穷”。香草名,多年生草本,叶似芹,秋开白花,有香气。或谓嫩苗未结根时名曰“蘼芜”。古乐府诗有“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苏轼也在给弟弟苏辙的诗里提到芎䓖:“芎䓖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浓郁的香气让芎䓖早早跻身香草之列,从离骚开始,香草的名声都很好。凡香草必喻君子和美人,凡君子美人必为小人所嫉妒怨恨。“芎䓖生蜀道”,苏轼也跟屈原一样,把自己比作香草,虽然颠沛流离,还是保持着芳洁的本质,不改初心。

图片.png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离骚》

这一句诗写了四种植物:留夷、揭车、杜衡、白芷。非常幸运,杜衡、白芷至今还是杜衡和白芷,麻烦的是留夷和揭车。

这两种植物十分生僻,后世少有人提及。留夷和揭车像是遥远年代里被遗忘了楚国山川里的古老植物,寂寞地长在洞庭湖边、潇湘水岸,化进云梦泽的烟云之中,若隐若现地留在泛黄的故纸之上,成为屈原的私家珍藏。它们没有像他笔下的其它香草那样,得到世人的礼赞,一如木兰、杜若变成高洁的象征,或像杜衡、白芷成为药房的药材;或像菌桂、申椒那样彻底日常化,从庙堂坠落到厨房,作为香料与鸡鸭鱼肉为伍。

杜衡数次出现在《楚辞》里,如《离骚》“杂杜衡与芳芷”、如《湘夫人》“缭之兮杜衡”、如《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如东方朔《七谏》“弃捐药芷与杜衡兮”等,自此名传千古。杜衡到了后世,则成为了文人的精神象征。因屈原的遭遇,后世文人一旦失意落魄,不得志于庙堂,且行吟与泽畔,造园林以自娱,种芳草于阶前,少不了要种杜衡。在文人的心中,杜衡不仅是芳草,更是芳洁人格的象征。

杜衡是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春初在宿根上发新叶,叶子高两三寸,一丛五七叶或八九叶,别无枝蔓。茎叶间贴地开筒形小花,颜色暗紫,全株均有香辛气,可当香料制作香囊随身佩戴。

图片.png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这句恐怕是最早写木兰的诗句了。既然梅花上的雪可以烹茶,荷叶可以酿酒,桂花可以调羹,木兰怎么就不能承露呢?木兰花的花瓣又长又厚,形如羹匙,花又如杯似盏,就像一只天然的承露杯。用木兰花收集露水,露水染上香氛,饮用此露,何其清雅。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表现的是屈原志向之高洁,用木兰的拂晓清露,衬托他的卓尔不凡。木兰是清贵高雅的代名词。直到如今,木兰的形象仍是高洁清冷的。

而屈原笔下的神仙眷侣湘君与湘夫人,更是赋予了木兰丰富的内涵,把它的意象渲染得飘渺之极。木兰从遗世孑立的承露杯,变成了凄美浪漫的寻爱舟。

湘夫人南下寻找湘君,洞庭湖上是她乘坐的飞龙舟。飞龙舟迎风鼓帆,“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桂树为桨,木兰树为舷,驶过冰一样空明的水面,击起雪花一样的浪。屈原妙笔生花,先是在毫尖捧起了一只承露杯,又打造了一艘木兰舟。从那以后,在古诗词中,凡小舟轻棹,几乎俱是“木兰舟”。凡采莲也皆是木兰舟,“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屈原笔下的木兰并不是今天木兰科的木兰花,屈原说的木兰今天叫阴香,又名广桂。阴香叶子芳香,叶片平滑,叶脉纵向,正可滴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0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8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2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72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45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传统芳香疗法简史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根据出土的甲骨文可见,在殷商时期,芳香药物已在宫廷和民间得...
    嘉阳信正阅读 2,500评论 0 0
  • 原创与原生 ——屈原作品中香草名木与郧阳人生活习俗 兰善清 陆永强 李林 内...
    笔照心海阅读 420评论 0 0
  • 原创与原生 ——屈原作品中香草名木与郧阳人生活习俗 兰善清 ...
    笔照心海阅读 887评论 4 2
  • 第七章 吴普、陆玑、朱熹和李时珍的泽兰论考辨 原创 2018-04-06 李正宣 汉字正解 (这篇文章是笔者《先秦...
    蓉城泰伯阅读 818评论 0 0
  • 第七章 吴普、陆玑、朱熹和李时珍的泽兰论考辨 原创 2018-04-06 李正宣 汉字正解 (这篇文章是笔者《先秦...
    蓉城泰伯阅读 1,1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