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做出改变会如此困难?
第一,一个改变往往涉及一系列的行为,因而比较困难。
第二,人们不愿意改变,往往不是因为缺乏知识,正如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仍然有许多人在吸烟,可见仅仅具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陋习,也是一种习惯,同样具有惯性,破坏惯性通常比较困难。
第四,人们不改变的后果,往往不是非常严重,或者不是即时发生的,导致人们缺乏立刻做出改变的动力。
第五,生活方式日益加快,人们容易变得急功近利,不愿意通过长期的努力来促成改变。
假如有所改变,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现状阶段
犹豫不决阶段,
承诺阶段
尝试改变阶段
新现状阶段
因此需要了解来访者目前正处于改变的哪个阶段,只有针对不同的阶段,给出具体化的建议才会有效。
科学家发现,人们自己找出理由说服自己去改变,效果往往好于别人给予他的理由。
人们需要为自己的改变负责任,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教育来访者。
促使来访者改变的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咨询师必须具备强烈的共情能力!
原则二:咨询师需要找出来访者现状中不一致的地方,即目标与行为不一致的地方,将不一致引申为矛盾点,引发来访者的思考。
原则三:遇到来访者的阻抗时,咨询师要学会顺势,不能责备来访者,否则会激起来访者更强烈的阻抗。
原则四:咨询师要善于增加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比喻而言,来访者就像是船长,而咨询师只是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