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句话,
是马云说的,
想要年入百万就要做年入百万的事情。
这个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以前也看到过这句话,
但是没有任何感觉,
昨天看到突然发现好像真的非常有道理。
想要成为什么人就应该做什么,
这个道理很简单,
但是却没有做到过,
也没有细想过。
扫地扫十年,
价值也就在那里,
2010年扫地3000块一个月,
2020年扫地3500一个月,
这500还是通货膨胀造成的。
想要扫地十万一个月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有个很火的B站up主,
叫做何同学,
现在大二,
他的视频得到过外交部的点赞,
是关于5G的,
也和苹果ceo库克进行过视频通话交流,
看着视频的内容,
觉得他的未来可期。
是因为他比平常人聪明吗?
是因为他比平常人努力吗?
还是因为家庭、
视野还是行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其实社会上大家的智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一生中过客如此之多,
没有发现几个智力低的人,
就算是碰瓷的大爷,
有些做法是另其他人所不齿的,
但是不能不承认如果防范不全,
确实行之有效。
他们智力低吗?
同样的时间,
同样的精力,
同样的脑力。
如果放在收纸皮上,
所获得的的收益就是纸皮的上限、
如果放在公司的岗位上,
那上限就是这个岗位的最大价值。
如果放在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上,
那么上限有可能是行业价值的上限。
那我现在每天做的事情中,
每一件事的社会价值以及未来价值是多少,
我清楚吗?
好像不清楚,
没有去衡量测算过。
起床、洗漱、吃饭、上班通勤、
工作、中午吃饭、午睡、工作、
下班通勤、休息、洗漱、睡觉。
这应该也是大多数上班族的每日流程。
每一个大类会由非常多的小类组成,
不同的小类别组成不一样的人生,
越是相似,其人生轨迹越是趋同。
我妈是典型的家庭主妇轨迹,
从小看见的主要工作是带娃、
买菜、煮饭、各种卫生、跳广场舞、
看电视剧。
好处当然是跟老妈关系很好,
很爱她,这也应该是她想要的人生。
坏处是社会接纳度低,
能找的工作也是带娃、
煮菜、以及卫生这几个大的方向,
这几个方向竞争激烈,
能开出的薪资是有限的。
所以,偶尔煮饭是陶冶情操,
没有见过几个非常有钱的人是经常做饭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
煮饭以及通勤这个要想办法缩减,
工作的内容在进行主次的细分,
产生80%价值的只是那20%的内容。
什么多都,太累了,也没啥用。
时间是最重要的,
做时间的朋友。
一会就给自己的每天事物做一个评级,
根据等级进行时间规划的优化
先试行一个月
看看一个月后的效果
大家共勉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