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我就特别喜欢语文,而语文中我又特别喜欢背诵古诗词。这是因为古诗词非常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其次古诗词讲究用字精准,看似很短的一首古诗词,无不是经过作者多次锤炼而写成的。如王安石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里边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就把春到江南后大地披绿装写"活"了。第三是因为古诗词都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底蕴,是经过时间洗炼后流传下来的,每首古诗词都描写了一个意境。有的诗表达了乡愁,,有的诗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无奈,有的表达了驰骋边疆沙场的豪迈......。往往作者寥寥几笔,就让我们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了。如马致 远的那首《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三十四个字,就让读者体会到了作者身在异乡的凄凉心境。
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很多地方的小学生在特设的“国学课堂”里,穿着古装,拿着竹简书,诵读着古文,很是投入。这些场景的主角大都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我们农村孩子们还达不到这样的条件。但我想这不应该是阻碍孩子们背诵古诗词的理由。两年一年级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一年级是奠定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巨大的潜能,那就是超强的机械记忆力,可以说这一优势是其他高年龄段的孩子难以企及的。这阶段记住的东西,往往如刻在脑子里似的,让孩子们受益终生。也许,他们现在并不完全懂得诗词的意思,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现在,我把对古诗词的热爱带到了我的语文教学中。每个周一,我把要背诵的诗词抄写在黑板的左上角,然后抽出三、五分钟时间教会孩子们读诗,剩下的任务就是利用每天早读时间把诗读上几遍。再把以前学会的诗背诵一下。一星期下来,孩子们既记住了新诗,又复习了以前背会的诗。这样周而复始,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少说也能记住二十首诗。这样,既没有耽误学生的正常上课,又学会了很多的诗。而学会诗后,又充实了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事实证明,一年级的孩子们背古诗有多种好处:第一,提高了孩子的认字、识字能力。第二,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当孩子背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不由得就会给自己的学习加加油,打打气;当背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时,孩子们也会想到自己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当背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时,孩子们也能隐约感到战争的残酷。第三,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很多诗读完后,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相信孩子们读完后,脑海里就会是春暖花开的画面。而这是直观画面所无法达到的。第四,为孩子们今后的写作提供了素材。有句话不是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么!
相信这些古诗词会让孩子们受益!相信我今天种下的种子,会在明天开出娇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