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第二课,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用同样的纸折成各种形状,测量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梁比较,认识改变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第2个活动,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在本课的教学中,材料的准备是开展好活动的关键。
上一节课我安排每组准备材料:A4纸2张,直尺一把,胶水一瓶。我准备了瓦楞纸和围棋、剪刀。
我这节课的引入是出示一张A4打印纸,把A4纸平放在两本书上,老师要让它承受住一个钩码的重量而不塌下去,你们觉得可能吗?同学有说可能的有说不可能的,我先平放,结果塌下去了,我请回答可能的同学来试一下,结果聪明的孩子很快就知道把纸张改成“W”形,纸张承受住了钩码的重量,并未塌下去。我提问:为什么改变形状,纸张承受住了钩码的重量?同学们说:抗弯曲能力增强了。我提问:那是不是可以说,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揭示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一个活动,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说说实验中变量的控制。要注意测试的公平性,除了形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要保持相同。特别是平展的纸的方法,要横着放才能与其它形状的纸一致。在实验巡视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1.第一步先折纸,同学们都能折出不同的形状,但是在折的过程中却忽略了要保证长一样。2.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太清楚纸梁如何放(横着还是竖着),以及如何观察(上表面还是下表面)。3.有的组改变了很多种形状,但是却没有测试平铺的。4、圆柱体不好放围棋,有同学提出建议放在中间,这样也是不科学的。
最后分析完数据,我以W形为例,问为什么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有的同学说三角形是最稳定的,W的形状有很多三角形,我说他观察的很仔细,然后我引导用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呢?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增加了厚度,我说那宽度不是减少了吗?同学很快就说到了增加厚度抗弯曲能力是大大增强,增加宽度是增强。
接下来我给每组发放瓦楞纸,让学生仔细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有多少层,画截面图,自己折一折感受一下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然后每一层撕下来试一试每一层的抗弯曲能力。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瓦楞纸有五层(我准备的就是5层的如下图),两层波浪形,三层一字形,为什么不五层都制作成波浪形呢?这样抗弯曲能力不是更强了吗?让学生分析原因,解释生活现象。最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改变形状来改变抗弯曲能力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