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娃”内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各种特长班,如:跳舞、主持、画画、篮球等等,孩子们忙得马不停蹄,父母也在接送娃的路上忙得心安理得。有的爷爷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赶课,抱怨孩子连中午午休的时间都没有。然而在追求孩子多才多艺的路上,父母们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心理健康。《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这本书将带你提升心理韧性的9大方面,让孩子拥有任何挫折都打不倒的力量。作者安妮,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研究与实践领域:积极心理学、个人成长、家庭教育、亲密关系、儿童青少年素质培养、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等。心理韧性是指在遇到困难、逆境、灾难等重大的压力源时,人们能够良好应对的过程,即在经历挫折和挑战后不仅能够恢复原状,甚至能够获得成长。外在优秀的孩子,却有一颗玻璃心。在我们身边,不少外人看起来优秀,也就是嘴里说的大多数别人家的孩子,实则拥有一颗玻璃心。如邻居家上四年级的女儿,不仅乖巧懂事,学习成绩还很好,并且属于作业从来不用父母辅导的哪一种,也没报补习班,也不吃小饭桌,作业从来不用催,自己早早就完成了。有一次数学考试,考题有点难,全班同学没有考满分的,她考了97分。放学回家后,家里人一问她考试成绩,也不说话就哭,一问成绩就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免疫力,如果孩子拥有一颗玻璃心,不及时引导疏通,时间久了,孩子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先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我们做父母的回忆自己小时候,虽然没有那么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没有那么多玩具,但是我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跳绳、玩泥巴、跳房子、踢毽子等等。那时候觉得童年真的很快乐。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孩子却缺乏心理韧性。一方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家里的孩子被大人们捧在手心里,父母爷爷奶奶更是希望孙子孙女能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只管好好学习就可以,其它都不用干。家里的家务甚至自己的衣服上到大学都没有洗过,一双鞋没有刷过,上大学的行李都靠妈妈来整理。在学校碰到问题从来不自己单独试着去解决,而是打电话向妈妈求助。碰到问题就向家人大发雷霆,只顾自己的感受,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孩子虽然从小就养尊处优,自尊心强,但是抗挫折力低和心理脆弱,出现问题不是第一时间想怎么解决问题,而是先考虑自己不足为重的自尊心,觉得面子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时,更应该从小适当地锻炼孩子的心理韧性,从小为她接种“心理疫苗”,先让她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能正常上学、正常生活、能活着就好!此基础上再去追求学业有成和事业有成。心理韧性是可以培养的。人的耐挫力和心理免疫力低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应对技能。我们应从小就有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意识,引导和提供建议,而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会解决问题的孩子,韧性强。当碰到问题时,应如何来应对,才能不断地增强心理韧性呢?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分心的应对策略,这种应对方式在很多时候都很有效。碰到的问题压力比较大时,做出的决定不一定是最佳的。暂时的分心可以降低压力水平,如读书、听音乐、玩游戏、散步、运动、洗澡或者与朋友谈心等,在身心平复之后再处理这个问题,使自己的心理韧性不断增强。写在最后:希望家长们早早意识到培养一个具有心理韧性的孩子比成绩优异的孩子更重要。《心理韧性》这本书中,除了教孩子培养韧性的方法之外,还有教孩子10种人生技能:如做决策、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冲动控制、社交技能等。
你家孩子接种“心理疫苗”了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广州有一位很著名的育儿博主,他一个人抚养儿子,因此对儿子的教育尽心尽力。 据他自己描述,十年间,他给儿子做的菜从来...
- 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高达近20%,而且在这些群体中,有一半为在校学生,其中大部...
- 这是老师推荐的一篇微信中《人民教育》上的文章~《锻炼心理韧性,让孩子学会逆风飞翔》,这篇文章写得很好,问题分析很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