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
导入:利用古时候测量单位:一坨,一搾,一脚来展开。并引导学生用这三种方法测量身边物品,同时老师一起测量比较总结:不同人的拃长度是不同的,测量的结果也就不同,所以就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长度单位—厘米。
板块二
新授:第一步介绍厘米尺。厘米由刻度0,长度单位厘米,刻度线和数字组成。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第二步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用两根指头量出0-1,1-2厘米,3-4厘米等之间的距离。总结: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第三步测量本子的长。测量时,0刻度线对准本子的一端边,看本子的另一条边对应的是几厘米,那本子的长就是几厘米。总结:0刻度线对准物体前面的边,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第四步测量课本的长。厘米尺一般是20厘米,课本的长是二十多厘米。所以在量的时候零刻度线对准一端的边,另一端在二十厘米处做标记,把尺子拿起来用零刻度线对准标记看课本的边对准的是几厘米,就是二十几厘米。总结:对于比较长的物体做标记,零刻度线对准标记继续量,量出来的数值相加。
第五步:画5厘米的线段。在零刻度线描点,在5刻度线描点,连接两个点,一条5厘米的线段就出来了。最后在线段的正下方标注:5厘米。
板块三:
讲解课后练习题。做练习册。
板块四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口答,最后出示总结。读背五分钟。
1、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2、在测量物体长度时,0刻度线对准物体前面的边,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一厘米,一格就是一厘米。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不同的标准来量物体的长度,结果也是不同的。知道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厘米尺。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厘米尺的测量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重难点就是认识厘米尺,测量物体,直观感知厘米长度。针对重难点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测量不同的物体和画线段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厘米尺的认识及厘米尺测量方法的巩固。这节课最后总结环节,一是厘米的概念,二是厘米尺的测量方法。
这几句话我在这节课的结尾给学生几分钟的背诵时间,理解掌握则是放在做每道题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答老师总结重复记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