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第一次两天看完的书。不是说这本书很容易读,浅显易懂。而是有股神奇的力量,牵着我,让我不自觉、自然地探究下去。昨天,对自己说,明天争取把这本书看完。
今天,做到了。一方面是孩子突发的烧,以为半天不用上学、上班,继而延续至下午。若不是这本书,也会让心跟着纠起来,度过未知和不期许:而它让心淡然着,稍忘了时间的推移。
这本书原来也是盲盒。结尾是开放式的。有着无数种的盲盒的样式可开启。原来,这本书不是作者刻意为之,是因为被流放,中断了创作,不得以。对陀夫的作品无感知的我,就以为是作者“用心”了。
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的设计方式,从美学来讲,渐进式的模式,上下两个部分组分。油画质地。上部分,是用多样性来看这个世界,两只眼睛,在不同的空间,好像。但是同一个眼神,纯净,明亮,而且是聪慧的,有灵气,应该是涅朵奇卡的视角。下半部分,是书中第一部分的主角:涅朵奇卡的继夫。那个天才的小提琴手,傲视群雄的自大,又以作为的放纵来亵渎对艺术的理解。以无节制的摇摆在对艺术的不尊重,放大对天才的自居,沉浸在对自我的幻想撑起内心的恐惧。任何一事件,都足以湮没他幻想破灭的泡沫,正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个事件也是极其大的和丰富的,顶尖高手呈现在他的眼前,他震撼于血淋淋的现实,他的才华早已泯灭于街巷中,泯灭于对自己的不确定性,和早已无法比拟的现实意义。他多年未提起小提琴哪怕是稍稍习练下的生活语境,咎于未习练的庆幸。这是第一部分,也是整本书的眼睛。第二部分,两个小姑娘的友情,纯粹着,如水一样的凝练,文字于我记忆度也纯粹了些。第三部分,也是纠结的模式。其实三部分,纠结的方式都多,只是第一部分甚之,第二部分少之了,第三部分稍欠之。
这本书可以有无数的脑洞。第一次,有一本书给之震撼的记忆。有很深记忆点的书也有之。而这本书是之最了,没有之一。人物思想的走线,独白,人物之间的对话,细丝着剥离。晚上有些晚。暂告之阶段。
周遭的状况会影响心情,也会影响身体。好像被孩子稍感染了,自己也不舒服了起来。
这是一本,第一次两天根本看不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