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 Nikolaev《利迪策大屠杀》 电影带来的世界61
这是一部关于六一儿童节的来历的影片,本想在6月1日那天发文,但实在不忍心破坏孩子们的天真快乐,于是推迟至今。
《利迪策大屠杀》(Lidice)是由捷克导演Petr Nikolaev执导的历史片,卡瑞尔·罗登、罗曼·鲁克纳等主演。2011年6月2日上映。
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震惊全球的利迪策惨案的故事,1942年6月4日,纳粹德国派驻捷克斯洛伐克的头目海德里希,在布拉格近郊遭抵抗组织伏击,一周后伤重不治身亡,阿道夫▪希特勒勃然大怒,亲自下令实施针对当地平民的野蛮报复。
利迪策(Lidice)是位于捷克中部捷克州的一个村庄。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2年6月经希特勒亲自下令纳粹德国军队完全摧毁,以报复该村村民掩护隐藏刺杀海德里希的英国别动队成员。成年男人全部被屠杀,约340人遇难,婴儿被支持纳粹主义的德国家庭收养。利迪策惨案激发了全捷克人的反德抵抗运动,并成为后来国际儿童节的来源……
一、电影故事
影片一开始,男主西玛(sima)因为在一个宴会上与醉酒的大儿子扭打,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大儿子,从此获罪入狱,刑期四年。在狱中一开始被狱友冷嘲热讽,宁愿换一个变态杀害两个小女孩并抛尸荒野的杀人狂,也不要和这个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会杀死的人住在一起。西玛没有任何抱怨争辩,每当一人休息独处时,脑海中总是回想当时误杀儿子的那一幕,心内苦楚无比。
随后情人来看他,并且劝西玛的小儿子卡尔与原配也去看看自己的父亲,那段时间,西玛的生活稍微有了起色。小儿子还尝试说服母亲,能够上诉帮助父亲减刑,再怎样,那也是他的父亲。
正当西玛把上诉信交予神父之后,他就在一丝曙光之中期待着早日出狱与家人重逢。此时,纳粹侵占了捷克,驻军利迪策。而西玛的小儿子卡尔,那时候正和他的好朋友准备追两名年轻漂亮的女子,卡尔的好友想出一个“馊主意”,假扮特工,让两名姑娘帮忙,从而接近她们。有一个姑娘当时父亲正好死亡了,处于人生低谷期,见到有这样重要的任务需要她,感到十分荣幸,而另外一名,则是在几次之后,形势越来越紧张了,恐惧感让她无法再去帮助他们。于是卡尔退出了,只剩他的好友与其中意的姑娘在玩这个“二人游戏”。
正在这时,海德里希刺杀案发生了,希特勒大怒,形势急转直下。那个姑娘首先被抓,严刑逼供下,她以为自己帮的确实是特工,就把卡尔的好友供了出来,随后卡尔好友也被抓。两人受尽折磨,却完全无法道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特工,怎么会有信息交代?
而当时他们玩的那个游戏,让那姑娘送过一枚纽扣去利迪策村庄,从而利迪策变成清查对象。军方需要证据,没有证据就造假,把一台发电报机偷偷放进民居,过几天再找出来。如此,整个利迪策戒严。重重关卡,等待所有利迪策人回家,出逃者一律击毙。
随后,让所有利迪策人收拾好行李,不是为了给他们生路,仅仅是想看看有多少值钱的东西,因为不久之后,他们都会变成尸体和奴隶。男人和女人分开,15岁以上男子被单独处置,神父祈祷了一晚,上帝没有听到他们虔诚的祈祷,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所有15岁以上的男子一波一波的站成一排,被行刑队枪决。其中包括西玛的小儿子卡尔,还有一个宁愿死也不要和父亲分开的小男孩。
任务完毕,高官们面对着陷入一片火海的利迪策废墟碰杯欢笑,场面无比讽刺!
接着纳粹军方将所有15岁以下的小孩强行从他们的母亲身边隔离开,孩子们被带上车,那些母亲们哀嚎着拼命用指甲刮开被油漆封住的玻璃。剩下的妇女们则被带到集中营,过着非人的生活。
两卡车的孩子,在6月1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拿着日期纪念牌,合了一张充满阳光欢快的遗照之后,全部被封闭在卡车的后箱里,一根巨大的管道不停的往里面输送车尾气。孩子们无力的痛哭、哀恸、敲打......车至半途,一名德军士兵无法忍受,推开驾驶室的门,下车不停地呕吐,然后拔枪自杀。
镜头转回尚在狱中的西玛那里,所有人都知道利迪策的屠杀事件,但是都瞒着他,狱警那句“知足吧,与格栏外面的世界相比,里面简直就是天堂”,显得如此悲哀无奈。
西玛终于刑满释放了,他是带着满腹的怨气出狱的,他以为自己的妻儿已经抛弃了自己,几年时间连一封信都舍不得寄给他。于是他打算回家一趟带上一点有纪念意义的小东西,从此去过一个人的生活。
那时是冬天,大雪纷飞,整个世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西玛乘车到利迪策,下车,独自走向一望无际的雪原。一开始是带着困惑,也许几年过去,自己记忆出现偏差了?随后,西玛拼命的在雪原上奔跑,眼里满是绝望。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人,没有动物,没有房子没有村庄,曾经的利迪策,已经从这个世界被抹去了。
西玛绝望的跪在雪原中央,试图把雪刨开找出利迪策的影子。
后来西玛找上了纳粹军方,想用言语激怒他们一死了之,可是军官一句“你知道我要是在办公室毙了你得打多少报告,消耗多少金钱么?你不值得,扔出去!”
西玛孤零零站在纳粹楼下,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利迪策第二名苟延残喘的男人叫住了他。他是曾为德国人效力的宪兵队队长,但他没有滥用手中的职权,而是尽力维护当时的稳定,当灾难降临之时甚至还想拯救自己的同胞,可是他只能在德军的阴影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害,无能为力。
在宪兵队长的帮助下,西玛在一个废弃的铁路小站独自住了下来,带着能见到自己妻子的最后一丝希望,天天忍受着巨大痛苦,如行尸走肉般活了下来。
终于有一天,捷克军民争相走告,德军败了。于是宪兵队队长找到了西玛,让他放弃去布拉格广场的愚蠢行为,在西玛的小屋与他畅谈了一夜。第二天,在西玛出门拿木柴的时候,放下所有心理负担的队长终于拔枪自杀了。西玛听到枪声,并没有显得太震惊,已经没有什么事可以再让他震惊了。
随后,捷克的政客们来到利迪策进行“纪念、哀悼”的活动,仅存几位的利迪策妇女们登台,西玛怀着激动地心情准备为利迪策重建出谋划策,然而,政治是不允许有他这样的“意外”因素存在的。于是西玛带着他的老版利迪策村落图和许多已逝者与家人的通信被驱逐了。
他在卡尔被枪决的地方悼念过之后,与多年未谋面的情人简单交谈了几句,再次回到那个废弃的小站独自生活。
“你真的要留下来?留下来被人当做活的纪念物?”
“我觉得有时候需要这样做。”
这是西玛与情人最后的对话。
二、历史背景
这一切要从海德里希说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对犹太人施行了惨无人道的种族屠杀,毒气室,人体试验,杀人竞赛等等,都是德国纳粹犯下的世界历史上最可怕的罪行之一。
而海德里希就是执行这些计划的刽子手之一,人们把希特勒、戈林和党卫军头目希姆莱并称为三恶魔,海德里希就是希姆莱的副手,当时希特勒甚至有意培养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从希特勒开始对犹太人采取驱逐和集中管理的时候,海德里希就是部分事务的主要负责人。
1938年11月9日晚,在海德里希的组织下,纳粹德国的排犹运动开始了,整个德国都笼罩在种族恐怖之中,犹太人的会堂,住宅,店铺的玻璃被全部砸碎,以这个水晶之夜为开端,整整一周时间,大批犹太人被捕杀,当时被捕的犹太人数量已经多到监狱都承载不下的程度。
1941年1月,海德里希开始执行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政策,他下令逮捕了几百万犹太人做劳工,让他们在劳动中累死,少数活下来的则被枪杀。
这年夏天,为了加快这个“最后解决”的过程,海德里希又指使特别行动队,直接枪杀了75万波兰和苏联的犹太人。
这种残暴的手段也让海德里与无数恐怖称号绑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三帝国的黑王子”这一称号。
其实海德里希本人并没有其他纳粹军官的那种追求权力的欲望,他只是工作态度非常积极,尤其是在执行迫害犹太人的计划方面更为积极。
然而在后世,有学者研究认为,海德里希或许拥有犹太血统。
那海德里希到底是不是犹太人?如果他确实具有犹太血统,又为什么要残酷地杀害犹太人呢?
根据记载,海德里希生于1904年3月7日,关于他的血统问题,据说他起初在希姆莱手下做事时,就被人在暗中调查过。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海德里希的祖母同祖父结婚时,家庭信仰从犹太教改信天主教。
后来,结婚后,二人生下了一个孩子,那就是海德里希的父亲,但孩子生下不久后,祖父就因患肺结核英年早逝,再后来海德里希的父亲与妻子相遇结婚,小海德里希就此诞生。
如此说来,他应该是具有犹太血统的,但他的犹太血统不是出自祖父,而是祖母。
虽然得知了海德里希的血统不纯,不是真正的日耳曼民族,但长官仍然非常看重他,希特勒也很赞赏他,因为他在灭绝犹太人的行动上,带着对自己出身的唾弃感,从心底觉得,仿佛杀掉的犹太人越多,他自己的血统也会达到净化。
他行事如此极端,就连以极端著称的希特勒,也是受海德里希的演讲启发,才开启了灭绝犹太人计划的雏形。
在1930年代中期,因为自身的血统问题,海德里希曾三次同别人发生民事诉讼,但他无一例外的均赢得了官司。当然这与他对长官的忠心耿耿也是分不开的。
最后一次诉讼结束,他派人销毁了所有关于他出身不纯的相关材料,包括他祖母的墓碑,也被海德里希无情的铲平。
不过,也有以色列学者对海德里希是犹太人这一说法加以否定,学者在论文中排出了海德里希的家世表,追根溯源到十几辈之前,均没有发现族人中带有犹太血统。
虽然有人认为这篇论文不可信,认为这只不过是为了证明海德里希不是犹太人而做出的伪证,因为他真的具有犹太血统,那么这个屠杀了众多同族的犹太人,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在身世资料被全盘抹去之后,希特勒亲自下令要求海德里希主管清洗犹太人的任务,根据命令,他制定出了很多后世毛骨悚然的残害手段,比如:集体屠杀、毒气室、焚化炉、饿死或沉重的劳役等等。
1938年,英法德意签署《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为了避免战争爆发,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
以此为背景,海德里希来到布拉格,并开始着手打击捷克的地下抵抗运动,全城戒严持续了3个月,共有404人被判处死刑,其中包括前捷克军队的6名将军和10名上校,另外有5000多人先后被送进集中营。
从此“布拉格屠夫”成了海德希里的新称号。
与此同时他还破获了好几起英国间谍案,让英国的间谍网元气大伤。这个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便联合捷克在伦敦的流亡政府,制定了刺杀海德里希的“类人猿行动”计划。
1941年12月,一架不明国籍的飞机从伦敦起飞,向着捷克的方向飞行,当飞到距离捷克首府布拉格不远的森林旁的空地时,从飞机上跳下两名跳伞者,这两个英国人假扮成德国军官的模样,与一个名叫神秘人进行了秘密接头。
由于海德里希的行动非常隐秘,他的住所也戒备森严,所以刺杀计划一直没有得手,直到1942年5月23日,一个扮成钟表匠的组织成员在机缘巧合下进入海德希里的住所,打听到他在5月27日要出行的情报,于是,“类人猿计划”便决定在27日进行。
行刺地点选择在一处车辆需要减速行驶的弯道进行,当海德里希的轿车出现在弯道时,隐藏在草丛中的刺客急忙跃出,用枪瞄准了目标,但戏剧性的是一根小草卡在了扳机上,没有及时开枪。
刺客急忙掏出事先准备的特制炸弹,正好扔到海德里希的车底。
或许历史就是无数巧合引发的,海德里希本身就喜欢坐敞篷车,出行经常自信地不带党卫队,而且当天给海德里希开车的司机也是一个替补司机,他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所以不由自主地把车停了下来,因此那颗炸弹得以正中目标!
海德里希被炸得浑身是血,震出车外。由于腰部受伤,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行刺者逃走。
随后,他被闻讯赶来的警察送到医院,但由于炸弹弹片含有肉毒杆菌毒素,6月4日海德里希因败血症不治身亡。
这可谓二战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生化武器暗杀……
在当时的第三帝国,海德里希可以说是一个高层人物,他是党卫队系统中实至名归的二把手,因此他被暗杀后,希特勒雷霆大怒,在葬礼之后直接下令对捷克进行一系列疯狂报复行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利迪策村惨案。
当时利迪策村里面有几位捷克官兵,更巧合的是,此时这些官兵又正好在英国,所以纳粹认为这个村子为参与暗杀行动的英国特工提供了帮助和掩护。
不久后,一群德国党卫军悄然包围了利迪策村,开始搜捕所有村民,并且把全村15岁以上的男性173人全部集中在村长家的院子里,进行惨无人道的枪杀。
同时,全村的妇女和儿童被强制分开,送进集中营。有88名儿童被关在集中营的毒气室里死去,只有17名婴儿幸免于难,后来被德国家庭收养,这些孩子大多已经只会讲德语而不会捷克语了。
随后,盖世太保们放火烧毁了整个村庄,利迪策就这样人为地被从世界上抹杀了。
后来为了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抗议,也为了支持利迪策村,6月12日,在德国纳粹还没有离开村子时,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就宣布改名叫利迪策。
一个月后,墨西哥首都附近的一座小城也改名为利迪策,现在,那里已经发展成为200万人口的大城市。
后来,以色列、南非、巴西、委内瑞拉等世界许多地方的村庄广场、街道,甚至女孩的名字,都开始叫利迪策。全世界自发联合起来,共同表达对法西斯的痛恨,纳粹本意是将利迪策抹杀,却没有想到这个名字传遍了全世界。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为了让这些获得自由的利迪策妇女和孩子们重返家园,自1948年开始,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在这片废墟旁边建设起崭新的利迪策村。
三、幸存者
2010年6月10日,是二战期间捷克利迪策大屠杀68周年的纪念日。记者前往捷克利迪策这个曾经饱受德国法西斯蹂躏的乡村,见到了2010年6月9日还健在的大屠杀幸存者霍列绍夫斯基和苏比科娃两位老人。
在利迪策展览馆里,2010年6月9日68岁的霍列绍夫斯基老人十分爽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自己不幸的遭遇。
他说,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大屠杀那天,他是一名刚刚降生才16天的婴儿。他的父亲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德国法西斯屠杀完村民后,便将他们母子分离。他被送到布拉格4区的科尔茨医院寄养,而母亲被送到波兰集中营。
这个襁褓中的婴儿,本应得到母亲的乳汁和关爱,但他却被德国法西斯残忍地剥夺了接受母爱的权利,他是在犹如监狱般的病房中慢慢长大的。
老人说,二战结束后,他幸运地与从集中营返回的母亲团聚。霍列绍夫斯基说:我非常痛恨那场战争,然而2010年6月9日世界上仍有战争。我多希望能停止和没有战争,给人们创造一个和平生活的环境。由于激动,老人的双唇不住地颤动。
在霍列绍夫斯基的引见下,记者来到另一位大屠杀幸存者苏比科娃家中。苏比科娃是当年幸存的儿童,2010年6月9日已78岁。老人对记者说:“虽然当时我只有10岁,但那场悲剧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
苏比科娃说,大屠杀中她父亲被法西斯枪杀,只有15岁的哥哥也惨遭毒手。而她本人被送到波兰的集中营受尽折磨,目睹了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如何残害妇女和儿童。她在集中营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厄运来临。所幸的是,战争结束后,她于1946年8月返回家中,并在布拉格的一家医院里找到了母亲。由于饱经苦难,她母亲1946年12月后死于严重的肺结核,从此她成了孤儿。
1945年二战胜利后,捷政府将利迪策村辟为二战纪念地,在附近建造了新村。政府为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利迪策幸存者修建了新房。苏比科娃的房子就是政府当年分配给她的。2010年6月9日她与女儿和女婿生活在这里,已经有了曾孙,生活得十分幸福。
苏比科娃对记者说:“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希望战争,战争下的儿童是最不幸的。我不会忘记那场战争带给我、带给世界的灾难,我希望利迪策的悲剧永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