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注释】
1)过:犯错误
2)是谓:这才是
【译文】
孔子说:“有了过错不去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啊!”
【理解与思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是不是能够“改过”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圣人也有出错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不可原谅的错误,只要你肯承认,你的错误就减轻了一层,你要是意识到那是错误的,那你的错误就减轻了一半,如果你还知道去改正了,并用行动加以证明,那你的错误便可以原谅了,(注意这里所说的错误是犯错,而不是犯罪,犯罪你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等级)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样简练的语言道出对待错误的最正确的态度。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出自《左传·宣公二年》的话大家都耳熟能详,讲述的是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天厨师送上来的熊掌炖的不透,他就把厨师杀了,正好尸体被赵盾和士季看到了,他们决定去劝说晋灵公,士季先去的,晋灵公看到他来了就知道是为厨师的事来的,轻描淡写的说,我知道我犯了错误,以后不了。士季就说“人谁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但是晋灵公并没有真的去改,依然残暴如故,赵盾多次劝他,都不听,反而觉得赵盾很讨厌,拍刺客去刺杀赵盾,刺客宁可自杀也不愿意杀正直的赵盾,晋灵公又假意请赵盾吃饭,计划席间刺杀赵盾,结果被侍卫救了出来,晋灵公知错不改终于被赵盾的弟弟赵穿杀死了。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孔子见宴婴的故事,这类故事太多了,佛家我也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无非都是告诉我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样一个道理,千万不要有,一步错步步错的想法,出了错及时改正那大家都会原谅你,如果继续错下去,那你就会步入深渊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