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解郁法》3.0下

叁、悠然解郁法基本功——真觉

真觉决

灵光过境勿成锚,一息真空万籁消。

动亦觉兮静亦觉,念无所栖心自照。

[if !supportLists]一、[endif]真觉呼吸法

中宫呼吸法:右手按关元,左手抚膻中,舌抵上颚生津。关元随呼吸收缩,膻中不动不移。吸气如春水漫堤(腹鼓三分),呼气似秋叶飘零(腹缩七分)。专注呼吸如观烛火,往来似风拂焰——不动不摇,不即不离。呼吸频率最开始短一些,逐渐延长。如最初吸气4秒 → 呼气6秒。随着练习深入逐步延长至吸气8秒 → 呼气18秒。

观想呼吸法

1、艮山呼吸法:观想艮山。吸气如饮云露,呼气若撞天钟。云从龙兮雾隐峰,雷音过处百脉通。

2、岩山呼吸法:观想岩山,肝郁化碧山翡翠。——刚柔相济处,自有大药生。山色转碧即肝郁得疏,需立即行功散气。

3、兑泽呼吸法:观想兑泽,心火沉泽成寒潭。

4、银山呼吸法:观想银山,凝山影引星辉洗脉,呼排业障如墨。引天之清气入脉增强α脑波,松果体激活调节颅压,前额叶-杏仁核调控破除执念。

观想呼吸法非戏观,无师莫强参。一朝着魔相,十年医心难。

观想类呼吸法三传三不传:传根器沉稳者、传百日有成者、传明师当面印可者、不传猎奇求速者、不传未通经络者、不传独修无护者。

二、真觉四境

雾里辨形,尘中见性。

心驰八极,意应无常。

刚雷柔水,身演阴阳。

吐纳星汉,无中生有。

(一)初境——雾里辨形,尘中见性。

初境破迷初醒,如雾散见山。感到指尖或腹部、腿部发麻(气至经络),足底生热。内心杂念如尘,却渐能"看而不随"。整体状态似近视者初戴眼镜,世界骤然清晰三成。此时切不可强求"看清",反致目眩。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次境——心驰八极,意应无常。

次境心神解缚,如鹰击长空。后脑生风(风府穴开),思维时速↑3倍。内心忧惧如云,念起即消。整体状态似同时下十盘盲棋,乱中有序。

[if !supportLists](三)[endif]三境——刚雷柔水,身演阴阳。

三境形神相融,如铸剑淬火。肌肉收缩似铁,放松时如棉。内心悲喜如四季,来去不留痕。整体状态似青铜鼎——重器无锋,自有威严。

[if !supportLists](四)[endif]四境——吐纳星汉,无中生有。

四境天人合一,如宇宙呼吸。百会穴如漏斗,银河倾泻入髓。一念不起,却万象俱现。整体状态似透明琉璃盏,空而不空。禁执着"虚空,"反入魔障。

三、动态真觉与静态真觉

动态真觉由潜意识主导,易迸发灵感。例如行功、归零时的真觉,在初境时将会产生动态心流体验及意识释放阶段。

当我们保持固定步频,专注身体感受时,较易进入动态心流状态。此状态下人会产生的忘我、愉悦且高效的状态。你将感到“高度专注但不觉疲惫”。高阶的动态心流动作如行云流水,无需思考,无形无相。念头来去自由,不形成干扰。最终动作本身也消失,只剩觉知。

而意识释放是机械重复(动)反而促成意识空明(静),用科学来解释便是跑步激活小脑-丘脑通路,自动化处理肢体动作,释放的认知资源让皮层进行"后台整理"。形成生物反馈循环,诱导出轻度恍惚感。

此时会冒出一些念头,本质是大脑在运动状态下进行的碎片整理与创意重组。

偶尔会有一些关于艺术方面(我是诗)的灵感,或产生对某些问题的顿悟(比如我顿悟了抑郁的心理动因)。这些灵感和顿悟,实质是意识释放后的本真流露。

但需注意,意识释放是船,不是岸,是过程不是目的。念头既是障碍也是工具。不要刻意追求动态心流和意识释放,勿把"有用念头"当作修行目标,真正的顿悟往往超越逻辑。念无栖,心自照。最高阶的修炼恰是——不排斥念头,也不被念头定义。进入意识释放阶段时,下阶段可尝试观察念头又不卷入。

此处我们可以谈谈诸多流派所主张的“一念不生”,从现代神经科学视角来看完全无念是不可能的:大脑默认每秒产生数十念头,高手只是不赋予其注意力权重(前扣带回皮层活跃度降低)。但是长期修行者能自主引发高频脑波(40Hz+),此时既有觉知又无杂念干扰,此时便是真正的无念。因而悠然解郁法不主张刻意的‘无念’,唯自然而然,修到高阶处,自然无念。

静态真觉是意识与潜意识协作,可平躺、可坐在椅子上、可盘坐、可站立,亦可在动态真觉达到巅峰时突然“刹停”,体验动静不二的本来面目。

四、七项历练

此刻是唯一可以改变未来的时刻,也是唯一通往觉醒的时刻。万事万物都由一呼一吸所洞察,由视、闻、味、触、觉所感知,此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觉知。

所吸之风为天地精华,所吸之气为天地精华,所吸之息为天地精华。这天地精华便是氧气,氧气影响着地球生物体型的大小、影响着人类的存亡、影响着身体的虚实。急促的吸,忘却了生命的真实。短促的吸,辜负了真实的生命。

万象为观,吸之以缓。在缓和的吸气中觉知,在和缓的觉知中吸气,让气流和缓地经过自己的鼻腔,和缓地经过自己的胸腹,和缓地吸收天地间的氧气。

所呼之风为天地浊气,所呼之气为天地浊气,所呼之息为天地浊气。这天地浊气便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影响着地球的温度、影响着人类的存亡、影响着身体的强弱。急促的呼,忘却了生命的真实。短促的呼,辜负了真实的生命。

万象为观,呼之以缓。在缓和的呼气中觉知,在和缓的觉知中呼气。让气流缓和地经过自己的胃脘,和缓地经过自己的喉咙,和缓地呼出身体内的浊气。

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都通过眼睛获取。眼睛让我们看见光与影,色与泽,远方与近身之景,远到天边的云,云下的山,近到自己的鼻尖,自己的睫毛。眼睛让我们得以感知此时此刻世界的维度,一朵花的高度,枝叶的宽度,影子的长度,以及这朵花在风中摇曳过程中时光的流逝。如果这一切变为回忆,那便不是用眼,看到的也不是现在,而是过去。如果这一切是在幻想中,那也不是用眼,看到的不是事实,而是大脑构造的想象。如果这一切是在梦中,那也不是用眼,而是用潜意识进入另一种幻想。我们随着年纪的增长开始逐渐沉沦于回忆、幻想、梦境中,如今,又多了一个手机。我们不再用眼来链接此刻的世界,而是陷入另一种现实幻象中。而眼睛是将我们带回此时此刻的重要器官。

万象为观,视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视觉中觉知。和缓地观察自己的皮肤毛发,和缓地观察环境的风吹草动,和缓地观察世界的风云变幻,和缓地观察众生的喜乐悲苦。

耳朵让我们听到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城市的声音,亦或是我们自身脉搏跳动、牙齿碰撞甚至吞咽的声音。而声音是波动,大自然的波动,城市的波动,亦或是我们自身的波动。这些波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变成身体想要告知我们的信号,让我们洞察天地的风雨,周遭的动静,物体的远近,自身的虚实。

万象为观,闻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听觉中觉知。和缓地倾听自己的心脏脉搏,和缓地倾听周遭的风吹草动,和缓地倾听世界的风云变幻,和缓地倾听众生的喜乐悲苦。

鼻子让我们闻到气味,大自然的气味、城市的气味,亦或是我们自身的气味。在五感中,嗅觉最神秘、古老、原始。气味相投这个词很好的诠释了嗅觉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繁衍生息,通过自然筛选获得更‘强壮的后代’,是通过气味传递信号。当我们疲惫时,大自然中的气味可以令我们感到放松,嗅觉是机体适应纷繁复杂自然界的有力武器。这些气味影响和陪伴着我们生存,让我们洞察食物的鲜腐,水源的净污,异性基因的远近,环境的安危。

万象为观,嗅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嗅觉中觉知。和缓地嗅闻自己的独一无二,和缓地嗅闻花草的淡淡芬芳,和缓地嗅闻丛林的古朴肃穆,和缓地嗅闻城市的钢筋铁骨。

皮肤是我们身体最大的感觉器官,也是触觉开始的地方。爱的拥抱可以减缓疼痛,婴儿的触觉回应影响其终生。通过触觉,我们感知世界的存在,感知环境的存在,感知自身的存在。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我们逐渐可以分辨物体的相对位置、形状、质地,甚至移动速度。当我们摸到一枚硬币的时候,知道这不是一本书。像手心、脚心这样无毛的皮肤触觉感受器更加密集,感受也更精准,如果认真感受,我们甚至能体察到袜子的纹路。而手背这样有毛的皮肤可以感受带有情感的接触。这些触感让清醒地觉知此刻,此刻不在回忆中,不在幻想中,更不在梦中。让我们洞察自身的有无,物体的软硬,事物的真假,环境的冷热,气候的变幻。

万象为观,触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触觉中觉知。和缓地触摸自己久经岁月的肢体,和缓地触摸花草活跃召唤的茎叶,和缓地触摸丛林沉静安然的枝干,和缓地触摸城市水泥浇筑的身躯。

凝呼、吸、视、闻、味、触、觉,以万物为观,察天地之宏宇,觉远近之安危,知自身之轻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洞察、思考、感受,就是此时此刻的觉知,带着这样的觉知,从人事物引发的种种痛苦中全身而退,带着这样的觉知参与到世界以及人类的进程中,带着这样的觉知为生活和美好未来而努力,带着这样的觉知在失序的混乱中保持清醒。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走神的现象,如果脑海中浮现出琐事,不需要清空大脑,也不需要抵抗脑子里的念头、想法、回忆,甚至是由这些起心动念而带来的情绪。人的大脑就是用来思考的,跟天空一样它的使命就是运行。越急越难稳定心绪,越难进入静的状态,接受念头就像接受天空的云,任它们来,由它们去,而你只是一个观察者,一个不评判、不反抗的第三视角。当你觉察到它们,再慢慢地把思绪引回到呼吸上,再度使用呼吸、五感觉知世界。

叁、悠然解郁法基本功——真觉

真觉决

灵光过境勿成锚,一息真空万籁消。

动亦觉兮静亦觉,念无所栖心自照。

[if !supportLists]一、[endif]真觉呼吸法

中宫呼吸法:右手按关元,左手抚膻中,舌抵上颚生津。关元随呼吸收缩,膻中不动不移。吸气如春水漫堤(腹鼓三分),呼气似秋叶飘零(腹缩七分)。专注呼吸如观烛火,往来似风拂焰——不动不摇,不即不离。呼吸频率最开始短一些,逐渐延长。如最初吸气4秒 → 呼气6秒。随着练习深入逐步延长至吸气8秒 → 呼气18秒。

观想呼吸法

1、艮山呼吸法:观想艮山。吸气如饮云露,呼气若撞天钟。云从龙兮雾隐峰,雷音过处百脉通。

2、岩山呼吸法:观想岩山,肝郁化碧山翡翠。——刚柔相济处,自有大药生。山色转碧即肝郁得疏,需立即行功散气。

3、兑泽呼吸法:观想兑泽,心火沉泽成寒潭。

4、银山呼吸法:观想银山,凝山影引星辉洗脉,呼排业障如墨。引天之清气入脉增强α脑波,松果体激活调节颅压,前额叶-杏仁核调控破除执念。

观想呼吸法非戏观,无师莫强参。一朝着魔相,十年医心难。

观想类呼吸法三传三不传:传根器沉稳者、传百日有成者、传明师当面印可者、不传猎奇求速者、不传未通经络者、不传独修无护者。

二、真觉四境

雾里辨形,尘中见性。

心驰八极,意应无常。

刚雷柔水,身演阴阳。

吐纳星汉,无中生有。

(一)初境——雾里辨形,尘中见性。

初境破迷初醒,如雾散见山。感到指尖或腹部、腿部发麻(气至经络),足底生热。内心杂念如尘,却渐能"看而不随"。整体状态似近视者初戴眼镜,世界骤然清晰三成。此时切不可强求"看清",反致目眩。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次境——心驰八极,意应无常。

次境心神解缚,如鹰击长空。后脑生风(风府穴开),思维时速↑3倍。内心忧惧如云,念起即消。整体状态似同时下十盘盲棋,乱中有序。

[if !supportLists](三)[endif]三境——刚雷柔水,身演阴阳。

三境形神相融,如铸剑淬火。肌肉收缩似铁,放松时如棉。内心悲喜如四季,来去不留痕。整体状态似青铜鼎——重器无锋,自有威严。

[if !supportLists](四)[endif]四境——吐纳星汉,无中生有。

四境天人合一,如宇宙呼吸。百会穴如漏斗,银河倾泻入髓。一念不起,却万象俱现。整体状态似透明琉璃盏,空而不空。禁执着"虚空,"反入魔障。

三、动态真觉与静态真觉

动态真觉由潜意识主导,易迸发灵感。例如行功、归零时的真觉,在初境时将会产生动态心流体验及意识释放阶段。

当我们保持固定步频,专注身体感受时,较易进入动态心流状态。此状态下人会产生的忘我、愉悦且高效的状态。你将感到“高度专注但不觉疲惫”。高阶的动态心流动作如行云流水,无需思考,无形无相。念头来去自由,不形成干扰。最终动作本身也消失,只剩觉知。

而意识释放是机械重复(动)反而促成意识空明(静),用科学来解释便是跑步激活小脑-丘脑通路,自动化处理肢体动作,释放的认知资源让皮层进行"后台整理"。形成生物反馈循环,诱导出轻度恍惚感。

此时会冒出一些念头,本质是大脑在运动状态下进行的碎片整理与创意重组。

偶尔会有一些关于艺术方面(我是诗)的灵感,或产生对某些问题的顿悟(比如我顿悟了抑郁的心理动因)。这些灵感和顿悟,实质是意识释放后的本真流露。

但需注意,意识释放是船,不是岸,是过程不是目的。念头既是障碍也是工具。不要刻意追求动态心流和意识释放,勿把"有用念头"当作修行目标,真正的顿悟往往超越逻辑。念无栖,心自照。最高阶的修炼恰是——不排斥念头,也不被念头定义。进入意识释放阶段时,下阶段可尝试观察念头又不卷入。

此处我们可以谈谈诸多流派所主张的“一念不生”,从现代神经科学视角来看完全无念是不可能的:大脑默认每秒产生数十念头,高手只是不赋予其注意力权重(前扣带回皮层活跃度降低)。但是长期修行者能自主引发高频脑波(40Hz+),此时既有觉知又无杂念干扰,此时便是真正的无念。因而悠然解郁法不主张刻意的‘无念’,唯自然而然,修到高阶处,自然无念。

静态真觉是意识与潜意识协作,可平躺、可坐在椅子上、可盘坐、可站立,亦可在动态真觉达到巅峰时突然“刹停”,体验动静不二的本来面目。

四、七项历练

此刻是唯一可以改变未来的时刻,也是唯一通往觉醒的时刻。万事万物都由一呼一吸所洞察,由视、闻、味、触、觉所感知,此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觉知。

所吸之风为天地精华,所吸之气为天地精华,所吸之息为天地精华。这天地精华便是氧气,氧气影响着地球生物体型的大小、影响着人类的存亡、影响着身体的虚实。急促的吸,忘却了生命的真实。短促的吸,辜负了真实的生命。

万象为观,吸之以缓。在缓和的吸气中觉知,在和缓的觉知中吸气,让气流和缓地经过自己的鼻腔,和缓地经过自己的胸腹,和缓地吸收天地间的氧气。

所呼之风为天地浊气,所呼之气为天地浊气,所呼之息为天地浊气。这天地浊气便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影响着地球的温度、影响着人类的存亡、影响着身体的强弱。急促的呼,忘却了生命的真实。短促的呼,辜负了真实的生命。

万象为观,呼之以缓。在缓和的呼气中觉知,在和缓的觉知中呼气。让气流缓和地经过自己的胃脘,和缓地经过自己的喉咙,和缓地呼出身体内的浊气。

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都通过眼睛获取。眼睛让我们看见光与影,色与泽,远方与近身之景,远到天边的云,云下的山,近到自己的鼻尖,自己的睫毛。眼睛让我们得以感知此时此刻世界的维度,一朵花的高度,枝叶的宽度,影子的长度,以及这朵花在风中摇曳过程中时光的流逝。如果这一切变为回忆,那便不是用眼,看到的也不是现在,而是过去。如果这一切是在幻想中,那也不是用眼,看到的不是事实,而是大脑构造的想象。如果这一切是在梦中,那也不是用眼,而是用潜意识进入另一种幻想。我们随着年纪的增长开始逐渐沉沦于回忆、幻想、梦境中,如今,又多了一个手机。我们不再用眼来链接此刻的世界,而是陷入另一种现实幻象中。而眼睛是将我们带回此时此刻的重要器官。

万象为观,视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视觉中觉知。和缓地观察自己的皮肤毛发,和缓地观察环境的风吹草动,和缓地观察世界的风云变幻,和缓地观察众生的喜乐悲苦。

耳朵让我们听到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城市的声音,亦或是我们自身脉搏跳动、牙齿碰撞甚至吞咽的声音。而声音是波动,大自然的波动,城市的波动,亦或是我们自身的波动。这些波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变成身体想要告知我们的信号,让我们洞察天地的风雨,周遭的动静,物体的远近,自身的虚实。

万象为观,闻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听觉中觉知。和缓地倾听自己的心脏脉搏,和缓地倾听周遭的风吹草动,和缓地倾听世界的风云变幻,和缓地倾听众生的喜乐悲苦。

鼻子让我们闻到气味,大自然的气味、城市的气味,亦或是我们自身的气味。在五感中,嗅觉最神秘、古老、原始。气味相投这个词很好的诠释了嗅觉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繁衍生息,通过自然筛选获得更‘强壮的后代’,是通过气味传递信号。当我们疲惫时,大自然中的气味可以令我们感到放松,嗅觉是机体适应纷繁复杂自然界的有力武器。这些气味影响和陪伴着我们生存,让我们洞察食物的鲜腐,水源的净污,异性基因的远近,环境的安危。

万象为观,嗅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嗅觉中觉知。和缓地嗅闻自己的独一无二,和缓地嗅闻花草的淡淡芬芳,和缓地嗅闻丛林的古朴肃穆,和缓地嗅闻城市的钢筋铁骨。

皮肤是我们身体最大的感觉器官,也是触觉开始的地方。爱的拥抱可以减缓疼痛,婴儿的触觉回应影响其终生。通过触觉,我们感知世界的存在,感知环境的存在,感知自身的存在。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我们逐渐可以分辨物体的相对位置、形状、质地,甚至移动速度。当我们摸到一枚硬币的时候,知道这不是一本书。像手心、脚心这样无毛的皮肤触觉感受器更加密集,感受也更精准,如果认真感受,我们甚至能体察到袜子的纹路。而手背这样有毛的皮肤可以感受带有情感的接触。这些触感让清醒地觉知此刻,此刻不在回忆中,不在幻想中,更不在梦中。让我们洞察自身的有无,物体的软硬,事物的真假,环境的冷热,气候的变幻。

万象为观,触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触觉中觉知。和缓地触摸自己久经岁月的肢体,和缓地触摸花草活跃召唤的茎叶,和缓地触摸丛林沉静安然的枝干,和缓地触摸城市水泥浇筑的身躯。

凝呼、吸、视、闻、味、触、觉,以万物为观,察天地之宏宇,觉远近之安危,知自身之轻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洞察、思考、感受,就是此时此刻的觉知,带着这样的觉知,从人事物引发的种种痛苦中全身而退,带着这样的觉知参与到世界以及人类的进程中,带着这样的觉知为生活和美好未来而努力,带着这样的觉知在失序的混乱中保持清醒。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走神的现象,如果脑海中浮现出琐事,不需要清空大脑,也不需要抵抗脑子里的念头、想法、回忆,甚至是由这些起心动念而带来的情绪。人的大脑就是用来思考的,跟天空一样它的使命就是运行。越急越难稳定心绪,越难进入静的状态,接受念头就像接受天空的云,任它们来,由它们去,而你只是一个观察者,一个不评判、不反抗的第三视角。当你觉察到它们,再慢慢地把思绪引回到呼吸上,再度使用呼吸、五感觉知世界。

叁、悠然解郁法基本功——真觉

真觉决

灵光过境勿成锚,一息真空万籁消。

动亦觉兮静亦觉,念无所栖心自照。

[if !supportLists]一、[endif]真觉呼吸法

中宫呼吸法:右手按关元,左手抚膻中,舌抵上颚生津。关元随呼吸收缩,膻中不动不移。吸气如春水漫堤(腹鼓三分),呼气似秋叶飘零(腹缩七分)。专注呼吸如观烛火,往来似风拂焰——不动不摇,不即不离。呼吸频率最开始短一些,逐渐延长。如最初吸气4秒 → 呼气6秒。随着练习深入逐步延长至吸气8秒 → 呼气18秒。

观想呼吸法

1、艮山呼吸法:观想艮山。吸气如饮云露,呼气若撞天钟。云从龙兮雾隐峰,雷音过处百脉通。

2、岩山呼吸法:观想岩山,肝郁化碧山翡翠。——刚柔相济处,自有大药生。山色转碧即肝郁得疏,需立即行功散气。

3、兑泽呼吸法:观想兑泽,心火沉泽成寒潭。

4、银山呼吸法:观想银山,凝山影引星辉洗脉,呼排业障如墨。引天之清气入脉增强α脑波,松果体激活调节颅压,前额叶-杏仁核调控破除执念。

观想呼吸法非戏观,无师莫强参。一朝着魔相,十年医心难。

观想类呼吸法三传三不传:传根器沉稳者、传百日有成者、传明师当面印可者、不传猎奇求速者、不传未通经络者、不传独修无护者。

二、真觉四境

雾里辨形,尘中见性。

心驰八极,意应无常。

刚雷柔水,身演阴阳。

吐纳星汉,无中生有。

(一)初境——雾里辨形,尘中见性。

初境破迷初醒,如雾散见山。感到指尖或腹部、腿部发麻(气至经络),足底生热。内心杂念如尘,却渐能"看而不随"。整体状态似近视者初戴眼镜,世界骤然清晰三成。此时切不可强求"看清",反致目眩。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次境——心驰八极,意应无常。

次境心神解缚,如鹰击长空。后脑生风(风府穴开),思维时速↑3倍。内心忧惧如云,念起即消。整体状态似同时下十盘盲棋,乱中有序。

[if !supportLists](三)[endif]三境——刚雷柔水,身演阴阳。

三境形神相融,如铸剑淬火。肌肉收缩似铁,放松时如棉。内心悲喜如四季,来去不留痕。整体状态似青铜鼎——重器无锋,自有威严。

[if !supportLists](四)[endif]四境——吐纳星汉,无中生有。

四境天人合一,如宇宙呼吸。百会穴如漏斗,银河倾泻入髓。一念不起,却万象俱现。整体状态似透明琉璃盏,空而不空。禁执着"虚空,"反入魔障。

三、动态真觉与静态真觉

动态真觉由潜意识主导,易迸发灵感。例如行功、归零时的真觉,在初境时将会产生动态心流体验及意识释放阶段。

当我们保持固定步频,专注身体感受时,较易进入动态心流状态。此状态下人会产生的忘我、愉悦且高效的状态。你将感到“高度专注但不觉疲惫”。高阶的动态心流动作如行云流水,无需思考,无形无相。念头来去自由,不形成干扰。最终动作本身也消失,只剩觉知。

而意识释放是机械重复(动)反而促成意识空明(静),用科学来解释便是跑步激活小脑-丘脑通路,自动化处理肢体动作,释放的认知资源让皮层进行"后台整理"。形成生物反馈循环,诱导出轻度恍惚感。

此时会冒出一些念头,本质是大脑在运动状态下进行的碎片整理与创意重组。

偶尔会有一些关于艺术方面(我是诗)的灵感,或产生对某些问题的顿悟(比如我顿悟了抑郁的心理动因)。这些灵感和顿悟,实质是意识释放后的本真流露。

但需注意,意识释放是船,不是岸,是过程不是目的。念头既是障碍也是工具。不要刻意追求动态心流和意识释放,勿把"有用念头"当作修行目标,真正的顿悟往往超越逻辑。念无栖,心自照。最高阶的修炼恰是——不排斥念头,也不被念头定义。进入意识释放阶段时,下阶段可尝试观察念头又不卷入。

此处我们可以谈谈诸多流派所主张的“一念不生”,从现代神经科学视角来看完全无念是不可能的:大脑默认每秒产生数十念头,高手只是不赋予其注意力权重(前扣带回皮层活跃度降低)。但是长期修行者能自主引发高频脑波(40Hz+),此时既有觉知又无杂念干扰,此时便是真正的无念。因而悠然解郁法不主张刻意的‘无念’,唯自然而然,修到高阶处,自然无念。

静态真觉是意识与潜意识协作,可平躺、可坐在椅子上、可盘坐、可站立,亦可在动态真觉达到巅峰时突然“刹停”,体验动静不二的本来面目。

四、七项历练

此刻是唯一可以改变未来的时刻,也是唯一通往觉醒的时刻。万事万物都由一呼一吸所洞察,由视、闻、味、触、觉所感知,此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觉知。

所吸之风为天地精华,所吸之气为天地精华,所吸之息为天地精华。这天地精华便是氧气,氧气影响着地球生物体型的大小、影响着人类的存亡、影响着身体的虚实。急促的吸,忘却了生命的真实。短促的吸,辜负了真实的生命。

万象为观,吸之以缓。在缓和的吸气中觉知,在和缓的觉知中吸气,让气流和缓地经过自己的鼻腔,和缓地经过自己的胸腹,和缓地吸收天地间的氧气。

所呼之风为天地浊气,所呼之气为天地浊气,所呼之息为天地浊气。这天地浊气便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影响着地球的温度、影响着人类的存亡、影响着身体的强弱。急促的呼,忘却了生命的真实。短促的呼,辜负了真实的生命。

万象为观,呼之以缓。在缓和的呼气中觉知,在和缓的觉知中呼气。让气流缓和地经过自己的胃脘,和缓地经过自己的喉咙,和缓地呼出身体内的浊气。

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都通过眼睛获取。眼睛让我们看见光与影,色与泽,远方与近身之景,远到天边的云,云下的山,近到自己的鼻尖,自己的睫毛。眼睛让我们得以感知此时此刻世界的维度,一朵花的高度,枝叶的宽度,影子的长度,以及这朵花在风中摇曳过程中时光的流逝。如果这一切变为回忆,那便不是用眼,看到的也不是现在,而是过去。如果这一切是在幻想中,那也不是用眼,看到的不是事实,而是大脑构造的想象。如果这一切是在梦中,那也不是用眼,而是用潜意识进入另一种幻想。我们随着年纪的增长开始逐渐沉沦于回忆、幻想、梦境中,如今,又多了一个手机。我们不再用眼来链接此刻的世界,而是陷入另一种现实幻象中。而眼睛是将我们带回此时此刻的重要器官。

万象为观,视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视觉中觉知。和缓地观察自己的皮肤毛发,和缓地观察环境的风吹草动,和缓地观察世界的风云变幻,和缓地观察众生的喜乐悲苦。

耳朵让我们听到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城市的声音,亦或是我们自身脉搏跳动、牙齿碰撞甚至吞咽的声音。而声音是波动,大自然的波动,城市的波动,亦或是我们自身的波动。这些波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变成身体想要告知我们的信号,让我们洞察天地的风雨,周遭的动静,物体的远近,自身的虚实。

万象为观,闻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听觉中觉知。和缓地倾听自己的心脏脉搏,和缓地倾听周遭的风吹草动,和缓地倾听世界的风云变幻,和缓地倾听众生的喜乐悲苦。

鼻子让我们闻到气味,大自然的气味、城市的气味,亦或是我们自身的气味。在五感中,嗅觉最神秘、古老、原始。气味相投这个词很好的诠释了嗅觉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繁衍生息,通过自然筛选获得更‘强壮的后代’,是通过气味传递信号。当我们疲惫时,大自然中的气味可以令我们感到放松,嗅觉是机体适应纷繁复杂自然界的有力武器。这些气味影响和陪伴着我们生存,让我们洞察食物的鲜腐,水源的净污,异性基因的远近,环境的安危。

万象为观,嗅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嗅觉中觉知。和缓地嗅闻自己的独一无二,和缓地嗅闻花草的淡淡芬芳,和缓地嗅闻丛林的古朴肃穆,和缓地嗅闻城市的钢筋铁骨。

皮肤是我们身体最大的感觉器官,也是触觉开始的地方。爱的拥抱可以减缓疼痛,婴儿的触觉回应影响其终生。通过触觉,我们感知世界的存在,感知环境的存在,感知自身的存在。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我们逐渐可以分辨物体的相对位置、形状、质地,甚至移动速度。当我们摸到一枚硬币的时候,知道这不是一本书。像手心、脚心这样无毛的皮肤触觉感受器更加密集,感受也更精准,如果认真感受,我们甚至能体察到袜子的纹路。而手背这样有毛的皮肤可以感受带有情感的接触。这些触感让清醒地觉知此刻,此刻不在回忆中,不在幻想中,更不在梦中。让我们洞察自身的有无,物体的软硬,事物的真假,环境的冷热,气候的变幻。

万象为观,触之以缓。在缓和的步调中觉知,在和缓的触觉中觉知。和缓地触摸自己久经岁月的肢体,和缓地触摸花草活跃召唤的茎叶,和缓地触摸丛林沉静安然的枝干,和缓地触摸城市水泥浇筑的身躯。

凝呼、吸、视、闻、味、触、觉,以万物为观,察天地之宏宇,觉远近之安危,知自身之轻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洞察、思考、感受,就是此时此刻的觉知,带着这样的觉知,从人事物引发的种种痛苦中全身而退,带着这样的觉知参与到世界以及人类的进程中,带着这样的觉知为生活和美好未来而努力,带着这样的觉知在失序的混乱中保持清醒。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走神的现象,如果脑海中浮现出琐事,不需要清空大脑,也不需要抵抗脑子里的念头、想法、回忆,甚至是由这些起心动念而带来的情绪。人的大脑就是用来思考的,跟天空一样它的使命就是运行。越急越难稳定心绪,越难进入静的状态,接受念头就像接受天空的云,任它们来,由它们去,而你只是一个观察者,一个不评判、不反抗的第三视角。当你觉察到它们,再慢慢地把思绪引回到呼吸上,再度使用呼吸、五感觉知世界。

肆、悠然解郁法之核心——归零术

归零决

交替踏步状似颠,回归当下即先天。

深细无声无实感,觉其来去观杂念。

一、归零练法

1、基础归零:

动作要领:双手背后,单腿轮替跳跃于方寸之间。频率在每秒2-3步,跳跃时脚尖先着地,接着脚板,接着脚跟。

第1步:左腿轻提,右足离地<2厘米

第2步:左足落下,右足同步

形神要诀:双手背腰,采用中宫呼吸法。

2、璇玑归零:

动作要领:单腿轮替(左起右落为1周期,仿鹤足点水),频率在2秒一次,如古钟摆锤。

第1秒:左腿缓提(膝高及脐),右足轻离地三寸

第2秒:左足如羽坠地,右足同步虚接尘泥

形神要诀:双手背腰,起时吸气,落时呼气,足尖触地如蜻蜓点水,不闻其声。

 

二、归零四境

观己如松,形正而气顺。

内照自明,神清而不燥。

形神合一,动静皆自然。

杳杳冥冥,造化契其机。

归零当从观己开始,以真觉为基。

(一)初境——观己如松,形正而气顺。

观己如松,呼吸以调形。观己之呼,犹如江涛决堤,荡尽浊阴。观己之吸,犹如新棉入水,渐蓄清阳。动如幼鹿试蹄,静如新雪覆原。脚下如踏青砖,双腿交替循环。初修宜静宜专,闭门即是深山。每日两刻为度,微微汗透轻衫。杂念丛生时,当做如是观。如看街头戏,坐稳戏台边。任他锣鼓急,我自岿然闲。

(二)次境——内照自明,神清而不燥。

归零次境,内照自明,眯目以调神。照己之呼,犹如春蚕结茧,丝丝可辨。照己之吸,犹如空谷生烟,绵绵自还。动似江豚跃浪,静若垂柳依岸。脚下渐离尘泥,双腿蓄若弓弦。闹市可作幽谷,人来车往等闲。行过半时辰许,汗珠细润如泉。念头起落处,明镜现毫端。似观池中月,波动影不散。风来水面皱,月性本无残。

(三)三境——形神合一,动静皆自然。

归零三境,形神合一,七历练归一。吐纳深细无声、浑同天地,不知谁嘘谁噏,但见云卷云舒。动如潜龙初醒,静如古井无波。脚下似沾非沾,双腿劲发绵绵。风雨不能扰志,寒暑俱成助缘。时辰随心自在,汗气氤氲生烟。纷扰即觉悟,烦恼成法船。如煮泥沙水,静淀得清泉。火候到时节,渣滓皆药丸。

(四)终境——杳杳冥冥,造化契其机。

归零终境,杳杳冥冥,物我终两忘。一呼一吸无出无入,身体感知如雾消散,意识活动似夜静谧。动是流水行云,静即长空雁过。足底踏虚若实,腿似地轴擎天。万物皆为道场,何须分别静喧?遍体暖阳通透,汗收气满神全。不除妄不求真,大街即是禅。吃饭还吃饭,眠时正好眠。桃红柳绿处,头头智慧显。

三、归零与正念冥想的区别

·动态逆转抑郁:归零通过"跳跃+呼吸节律"激活下丘脑-垂体轴,直接刺激多巴胺瞬时分泌(而静态冥想需长期见效)

·自身认知干预:双脚交替触地形成生物反馈,打破抑郁患者的"思维反刍"循环(实证显示8周练习可降低反刍思维37%)

·零认知负荷:无需"专注呼吸"等复杂指令,适合抑郁期的注意力涣散者

·归零跳跃可使SSRI类药物疗效提升 27%,(数据来源:《Psychopharmacology》Acute effects of rhythmic jumping exercise on sertraline pharmacokinetics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使帕罗西汀脑内浓度提高19%,药物副作用减少33%。(数据来源:《Translational Psychiatry》2023。)

伍、归零术的黄金搭档——行功

行功诀缓步如松稳似山,一呼一吸天地宽。千潭印月松云散,虚空方寸是心安。

[if !supportLists]一、[endif]行功呼吸法

1、随步呼吸法

在气之自然的基础之上鼻吸鼻呼,每三步一呼,每三步一吸。比如在迈左脚时心中默数123,迈右脚时心中默数123。这个数字会随着慢行的发展有所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节。

鼻吸鼻呼可以帮我们在行功过程中通过气体的流动刺激到冲脉,这条脉络到天行术大后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始终保持鼻吸鼻呼,如有窒息感则需要调节速度。

起初,不需要在意气的长短、速度快慢,行功需要我们摒弃竞技心态,让内心纯净如一。慢行时带着觉察,知道:我此刻正在慢行,我迈了左脚,我迈了右脚,我用到了这块肌肉,一切都很好。

从你成为行功者的那天,你便开启了觉察之路,你需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时时刻刻保持纯净的心态,时时刻刻觉察自己的感受、所见、所想、所为。

与体能不匹配的高速往往令我们无法保持觉察,同时不能保证良好的呼吸、肌肉的协调,无法发挥一次慢行的真正效果。

2、胃喉呼吸法

想象呼吸时的动线是一条线,这条线有头有尾。线头便是最初从鼻孔呼出去的那一端,线尾便是最后从鼻孔呼出去的那一端。呼气时仍丹田部位轻微用力,将气的线头推出鼻孔,线尾只需推到喉咙,吸气时只需到胃脘,也就是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再向下四横指的位置。

刚开始的时候这股吐纳之风有断断续续之感,如果没有练功基础,腹部会有麻酥之感传到腿上,这种麻酥感是身体适应吐纳法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现象。初期长时间吐纳身体会稍觉疲惫,当感到疲惫时需要休息或放缓进度。

3、丹鼻呼吸法

想象呼吸时的动线是一条线,这条线有头有尾。线头便是最初从鼻孔呼出去的那一端,线尾便是最后从鼻孔呼出去的那一端。

丹鼻呼吸法需气沉丹田,丹田位于脐下三寸,呼气时小腹轻微用力将气从线头到线尾推出鼻孔,吸气时想象气到丹田,如果可以引发自然吸力则腹部不需用力,如无法引发自然吸力则轻微用力。此处需注意,如用力过猛,小腹会越来越大,阻塞带脉,对大后期修行不利。吐纳之气滋养全身,如同一条气线越来越长,偶尔会有想要提速的感觉,但往往维持不到最后,有缺氧无力之感,此时可由丹鼻呼吸法切换至慢行期的胃喉呼吸法,到身体舒适后再切换回丹鼻呼吸法。这个过程中产生腹鸣、排气现象也是正常的,是气机循任督二脉快要完成的迹象。练到大后期吐纳之息自然而然,无需切换动线,便可持续行功,行功过程中心中愉悦畅快,气力渐增,总想提速。此时意形兼备,练则功到。

二、行功四境

万物为观,察之以缓。

天地为思,动之以慢。

阴阳为身,化之以刚。

吐纳为息,御之以无。

行功当从观万物为伊始,以真觉为基,以中宫为核心,双腿交替向前跑动,于大自然中、于室内器材之上,只要有意,便可开始。

(一)行功初境——缓行术:万物为观,察之以缓。

缓行术速度在3km/h,即配速20分钟/km。采用中宫呼吸法。变速阶段可提至6km/h,即配速10分钟/km,此时采用丹鼻呼吸法。

行功初境,当以万物为观,缓缓步行。途中之景色——天边之云、地上之人。耳畔之音——鸟声之鸣、芸芸众声。所嗅之味——淡淡花香、清清汗咸。身触之感——徐徐之风,衣袜触感,皆为观察对象。天边游云写意,道上行人如棋。鸟鸣偶破寂静,市声时远时近。花香暗随汗息,清风频抚衣襟。

缓行术贯穿行功全程,通过行走、五感、吐纳来觉知自身之于环境、环境之于世界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见到燕子时,明白人生有起伏低谷,重头开始千难万难,却是勇气之举。见到河边幼猫的尸体,明白我与它并无分别,如果我如此经历,便也会如此。缓行术带我们放下分别心,放下执拗与偏见,看淡悲欢离合,看淡生老病死,滋养慈悲之心。

[心法日]

心法日里,除了早起缓行,傍晚归零,晚间行调,不做其他安排。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日子,一个心灵得到休息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就是心法日。

这一天度过后,不论做了多少事,你都不感到疲倦,相反,从头到脚受到了内心深处安宁的滋养,那些滋养又反馈给你源源不断的力量。

心法日的早上睁开眼,我便轻轻地告诉自己,这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一天。这一天,我不工作,不接待来访,不登录社交软件。我要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周围的一切,体会生命中最不易察觉却无处不在的美好。

洗漱完毕,我徐徐出门缓行,缓行的时候,我认真地体会气息自小腹流经鼻孔时的感觉,它们很像一条线,当它们被呼出我体外的时候,我的小腹自然发生一股吸力,将大自然中的气吸入腹中,它们仍旧很像一条线。吐故纳新的过程里,我已焕然一新,全新的氧气滋养着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一丝丝神清气爽流经我的大脑,我意识到我的五感觉醒了,我将带着它们继续感知世界。

缓行的时候,我认真地体会脚掌接触地面时的感觉,我的袜子是纵横编制的,它们的纹路随着每一步的按压温柔地包裹在我的脚掌上。路边的小草生得脉络分明,我去触摸它时,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力。迎面走来一对情侣,那女孩身上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飘散在广阔地天地中,我目送着他们奔向相守的愉悦与幸福。我的右侧是河涌,左侧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向着太阳走’心中有个声音说,于是我便向左侧漫无目的的走去。路边有一些黄绿色的草,这颜色令它们跳脱,好似在迎风飞舞,我不止一次听见它说:“嗨,和我们一起”。我能听见几公里外的工地里,榔头和铁敲击在一起发出的声音,满载着泥土的车辆从我身旁驶过,它散发着轮胎与汽油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擦肩而过时我听到它说,它已经工作了很久。不远处,工程师们忙着测量距离,机车发出急促的声音,而我走得很慢。鸟儿在我头顶欢唱,当我抬起头看它时,它被吓得躲起来了,当我转身离开时,它又探出头来叫了两声,听到它的叫声,我很喜悦。这是我所生活城市的一隅,钢筋混泥土扎根于大地,大自然以特有的方式与其交融,马路上的车匆匆而过,人们都在不停地忙碌着。感受着这一切,我心满意足的回程。

吃早餐的时候,我仔仔细细地品味。我用筷子夹起油麦菜,轻轻地放进嘴里,它的叶子带着大自然的鲜香,梗带着植物特有的甘甜。我的心中升起一丝喜悦,更放慢了进食的速度,味蕾比平时更灵敏了。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认真体会过蔬菜的味道,尽管我每天都在吃。

我喝酸奶很慢,小口小口地喝着,让它们沿着舌尖充满口腔。这是完全属于我的一天,我不为什么事而赶时间,只需要照顾好自己。那一刻,我只想好好品尝那杯酸奶,于是我就那样做了。放在平时,我总是三口喝完一杯酸奶,免得它们影响我做事。但是这一天我才知道,原来酸奶那么好喝,原来酸奶在舌尖时的味道,和在舌面上时的味道,和在舌根时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只有小口地、慢慢地喝,才能品尝到全部的味道。

吃饱喝足,我开始打扫房间。我并不赶时间,于是静静地、慢慢地梳理、分类,仔细地擦净每一处污渍,认真地刷洗每一条地缝。我的动作很慢,但清理得很仔细,它们在我眼前一步步归于整洁、明亮。我的内心宁静、享受、喜悦,我忙了整整一上午,却一点也不感到疲惫。我从来没花过这么长的时间做家务,过去我有忙不完的事,以至于去习惯房间的脏乱,但这一天,我没有感到自己在干活,反而还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内心的安然。

午后的时光在短暂的休息后开启,我在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洗漱间里仔仔细细地洗了个澡。我不赶时间,所以我慢慢地清理皮肤、毛发,从发梢开始梳头,再慢慢梳到头顶。在淡淡地香气中,我又为自己泡了一杯红茶,打开喜欢的书,看到兴处品品茶,喜悦涌上心头。

傍晚时街灯陆续打开,我回到卧室,心无杂念地准备好好睡一觉。无论新的一天将会有多么忙,可是今天,我不赶时间。

希望你也可以拥有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一天。

缓行术通过吐纳法和五感调动将人们从复杂多变的事物中脱离出来,真正开始关心自我与环境,真正开始心灵层面的放松与休息,真正开始觉知此时此刻。对于埋头于焦虑中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自救体验。

当我们持续的进行这样的练习,觉知变得不再那样稀奇,但心灵深处却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我们将逐渐从焦灼的生活、高压的生存环境及不易觉察的情绪中跳脱出来,发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世界。

这种能看见真实的能力和心境,才能带我们穿越迷惘、穿越幻象,看到通往内心深处平静、幸福真正的那条路。

缓行术的多感官环境刺激,可使药物应答率提高 18%,治疗脱落率降低 41%,数据来源:《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22

(二)行功次境——慢行术:天地为思,动之以慢。

慢行术速度大约在4.5-7km/h,即配速13分-8分30秒/km,根据自身情况调节,但需保持行功时能轻松呼吸、与人对话的状态。手臂的频率跟随脚,呼吸的频率跟随手臂。采用中宫呼吸法。

行功次境,当以天地为思,徐徐慢跑。云卷舒示无常,人往来见因果。风过耳听阴阳,汗滴土悟循环。

气呼之不出,吸之不入,脏腑不能为身所用。慢行术运大于动,这个运,便是运气,一边运气,一边跑步,时刻保持真觉。从外部看起来很像寻常跑步,但需讲究气、数,讲究顺应自然之道。

天地为思,气之以慢。气是一呼一吸,一吐一纳,是氧气、二氧化碳,是清浊之气,是天地之气,是浩然之气。以鼻孔吸氧气,再以鼻孔排二氧化碳,这一呼一吸的线路,则是在气冲冲脉,达到养护脏腑、滋养经络的作用。慢行期的气不讲究下存丹田,不需要使用横膈膜,亦不需要刻意呼吸。在慢行的过程中,使用鼻子自然而然的呼吸即可,此气短小精悍,呼之自然,吸之自然。

气之自然,在于保持呼吸顺畅无阻。如有阻滞,仍需放慢时速。慢行之疾是相较于缓行之缓,并不是真的求快。相较于缓行时,是快,相较于跑步或马拉松运动,仍旧是慢。相较于肢体迟钝之人,是快。相较于肢体矫捷之人,是慢。气之自然便是放下这种比较,享受慢行的过程,不问慢行的结果。提速或减速只问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身体,身体知道一切。

天地为思,数之以慢,数是宇宙之法。慢行于此时,慢行于此刻。在气之自然的基础之上随步呼吸。呼时天地为之一动,吸时天地为之一动,呼吸之间心中有数。这数便是黄牛之绳,水船之纤,风筝之线。这数便是唤醒现代脑的咒语,让现代脑影响丛林脑,让意识守护形体。

慢行期脑中有思绪是十分正常的,这些思绪在慢行过程中会打断随步法,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的头脑如同天空,运转正是它们的使命,云是天空的一部分,正如同念之所及也正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接纳天空的运转如同接纳头脑中的思绪。甚至这些思绪、思考、复盘正是在提醒你,你心中十分在意这些事,当意识到这一点后,再将思绪拉回到随步呼吸法中。

天地为思,便是接纳天地间流动的一切,天地间之风雨,天地间之雷电,天地间之云水。让雨纷纷落下,大雨也好,小雨也罢。大地接住了这场雨,任他们流向江河湖海,山野农田。人间一场经历,当这些水重新回到天上,化云为雨,将变成这世上最纯净无比的存在。

天地为思,便是接纳头脑中流动的一切,头脑中的思绪,头脑中的事由,头脑中的畅想。将思绪沉淀,思忖也好,思考也罢。大脑接住了这些思想,任它们飘进意识灵魂,身体发肤。历经一次慢行,让这些能量重新回到身体,化阴为阳,将变成身体中最温暖无比的存在。

天地为思,便是唤醒现代脑,便是意识守护身体,知道自己此刻正在慢行,我正在吸气,我正在呼气,我迈了左腿,我迈了右腿,我用到了这块肌肉,我处于韵律之中,我正在慢行,我意识到我正在慢行,我意识到我意识到我在慢行,一切都很好。

身体是我们一切活动的载体,无论是重塑身心健康、重塑大脑结构亦或是修行,都离不开身体的强健。慢行术通过跑步结合真觉来锻炼心、肺,让心肺充分扩张,向全身供氧、供血,滋养五脏六腑、四肢毛窍、大脑意识。在一运一动中,锻造迅捷的肢体,在一运一动中,促进身体分泌积极荷尔蒙,点燃兴趣、快乐与幸福感。

1、慢行术之始终

天地成造,有始有终,慢行术也是如此。

慢行预热,站立,背部挺直,双手叉腰

第一式

左脚向后半步,脚跟起,脚尖点地由外向内绕环踝关节3圈,归位

右脚向后半步,脚跟起,脚尖点地由外向内绕环踝关节3圈,归位

第二式

左脚往前迈开一大步,并且弯曲呈90度,身体同时往下压并保持伸直。右脚维持不动,同样保持伸直。两脚的全脚掌着地,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双眼目视前方。保持5秒,归位。

右脚往前迈开一大步,并且弯曲呈90度,身体同时往下压并保持伸直。左脚维持不动,同样保持伸直。两脚的全脚掌着地,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双眼目视前方。保持5秒,归位。

第三式

右脚往身体右侧跨出一大步,左脚弯曲至90~120度,右腿保持伸直。身体同时往下压,尽量保持伸直,也可微微前倾。双手放在两侧的腿上或交叉放在弯曲的腿上。保持5秒,归位。

左脚往身体右侧跨出一大步,右脚弯曲至90~120度,左腿保持伸直。身体同时往下压,尽量保持伸直,也可微微前倾。双手放在两侧的腿上或交叉放在弯曲的腿上。保持5秒,归位。

每次慢行前连贯的3-5遍三式

慢行收功

行功结束后,需要找到一个台阶或一块砖,收功第四式第五式时会用到。

第一式

双脚站开比肩宽,向前倾时弯曲膝盖,双手抓住脚踝,然后轻轻地拉伸双腿。

第二式

两只手同时抓住左脚踝,保持10秒。两只手同时抓住右脚踝,保持10秒。

第三式

双脚与肩同宽,左脚心搭在台阶上面,左脚跟落在地面,膝盖微微弯曲。右脚跟与左脚跟延长线呈90°。保持5分钟。

右脚心搭在上面,右脚跟落在地面,膝盖微微弯曲。左脚跟与右脚跟延长线呈90°。保持5分钟。

每次慢行后连贯的收功1遍

注:第三式重心压在拉伸的前脚上,随着牵拉感减弱,重心逐渐向前,这两式拉伸腓肠肌。如果重心前压超过脚尖都找不到牵拉感,说明小台阶高度太低,换一个高一点的台阶就可以了。

2、不能在饥渴状态下慢行

慢行术适合在不渴、不饿且相对空腹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下午消耗的能量比较多,可以在16:00前后补充一次下午茶,最好无糖,但可以是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面糕点饼干之类,补充能量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慢行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现象。

假设是在晚饭后慢行,最好在结束晚餐2小时后。饱饭后胃内的食物在消化过程当中需要大量的血液,而跑步会增加下肢的供血,剧烈的运动使一部分的血液到运动系统中,从而会导致胃肠内缺血。胃内供血不足引起胃肠蠕动过慢影响消化,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这时就会出现肚子不舒服、胀气等,长期这样可能导致胃下垂。

因此比较好的慢行时间是在日落前后、晚餐前完成。这样比较容易把控固定的行功时间,不受进食影响。

3、找到一种韵律

在慢行的过程中需要找到一种协调感,这种协调感可以让你的动线形成一种韵律,甚至不觉疲惫。这种协调感是心肺的跳动、呼吸的节奏、血液气息的运行达到高度统一后的结果,是身心灵达到高度统一后的结果。尝试找到这种韵律,可以让慢行效果翻倍。

要让手臂的频率配合脚的频率,再让呼吸的频率配合手臂的频率,保持固定步频,专注身体感受。

这种韵律需要在一个相对慢的状态下达到,心肺、呼吸、血液、气息有任何一项处于速度、节奏上的失衡,都会破坏这种协调感,让慢行者失去韵律。

4、慢行术对内分泌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慢行术的过程中加速了人体分泌积极荷尔蒙,例如多巴胺、内啡肽,产生快乐、兴趣、幸福感。释放情绪、缓解压力、对于抑郁人群丧失兴趣的症状有针对性的缓解。

同时慢行术强化心肺功能,帮助我们化解高压生活下屏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行功三境——淬体术:阴阳为身,化之以刚。

行功三境,当淬炼阴阳之肉,化脂为肌。脂消如雪遇阳,肌生似笋破土。步沉撼地脉,身轻掠林梢。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阴阳概念最早见于易经,据南怀瑾老先生的见解是上个冰河世纪时流传下来的人类智慧结晶,诸子百家、儒道两家都是在这门学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阴阳之道不仅仅限于乾坤,甚至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身体中,骨为阳,筋为阴,肌为阳,脂为阴。淬体期便是消耗脂肪后,再将吸收的能量转化为肌肉的过程,是为炼阴为阳,炼阴为阳的目的是开启中宫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行功。

行功如果求长远的发展与进益,就一定要改变用力的习惯。人的躯干以臀腹为中间点,以臀腹附近的肌肉群为中宫,用这里发力杠杆动力最大,事半功倍。如果不能使用中宫,就只能使用小腿作为杠杆,此时杠杆阻力最大。用小腿行走者,气力渐弱,甚至会感到腿腹胀痛,越使用小腿行走,小腿越粗。用中宫行走者,气力不尽,力发之中宫,存乎大腿,长时间奔走后臀肌胀痛。行功到了中后期,无论是韵律协调上、速度增幅上、距离及行功时长上的差别,都体现在能否调动中宫。越到大后期,中宫的作用越凸显。

甚至,越使用中宫行走坐卧小腿越细、臀越饱满、身材愈好。

淬体术属于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可使抑郁药物起效时间 缩短3.2周,数据来源:《JAMA Psychiatry》2020。

1、呼吸法

淬体吐纳法——吐推纳吸

适用于一级淬炼,吐纳法帮助我们收敛心神,即从腹部将气推出鼻孔,再从鼻孔吸入小腹的过程。

淬体腹压法——吸发呼放

适用于二级淬炼,顾名思义,就是在吸气时发力,在呼气时收力。吸气时横膈膜下沉,建立的腹压会比呼气时更高,所以吸气时发力会更容易完成动作。这通常在重量比较小的时候才能完成,随着训练层级的推进,力量及训练时长的增加,我们将会使用到另一种呼吸法。

淬体屏息法——吸竭反屏

适用于三级淬炼,这种呼吸法强调在憋气时发力,需要在吐纳期间屏息。当我们挑战更大的重量、更长时间的训练时,就必须提高维持腹压的时间,那就得在吸气到底之后,屏息,这样才能让横膈膜一直保持在下沉位,也就保持住了腹压。

当我们配合以上三种呼吸法,在中宫训练中找到某种节奏感,并逐步进入专注状态,不仅不会感到累或疲惫,相反还会产生出愉悦感。

2、中宫

1)前中宫练习

主练中脘到关元穴一带的肌肉群,从现代生物学来看,属腹部肌肉群。适用于二级级淬炼,需要使用二级淬炼腹压呼吸法,准备一张瑜伽垫,将背部贴在瑜伽垫上。两腿的小腿、大腿、宽胯呈Z字型,双手臂上举。

第一式

腹部发力,左手臂找耳朵,左腿伸直,归位

腹部发力,右手臂找耳朵,右腿伸直,归位

第二式

腹部发力,双腿半空中伸直,与腰腹呈45°抬高,平直下压至力竭,再恢复到90°

第三式

腹部发力,双腿半空中伸直,与腰腹呈45°抬高,左右剪刀交叉各一下,再恢复到90°

第四式

腹部发力,脚尖向上够,腰部抬起向上抬,抬到力竭,归位

第五式

双手放置于太阳穴,腹部发力,左手肘够右膝盖

双手放置于太阳穴,腹部发力,右手肘够左膝盖

第六式

腹部发力,左手臂找耳朵,右腿伸直,归位

腹部发力,右手臂找耳朵,左腿伸直,归位

连贯的练六式,初学时每隔一天练1遍,直至可以每隔一天练50遍。

2)后中宫练习

后中宫练习适用二级淬炼,需要使用二级淬炼腹压呼吸法,从现代生物学来看,属臀部肌肉群。地上画一个梯形,站在梯形上底两点上,双手交叉相握,两腿与肩同宽,呈半蹲状态。

第一式

用左脚踩右下底点,重心跟随下盘移动,复位

用右脚踩左下底点,重心跟随下盘移动,复位

第二式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脚跟随,保持两脚与肩同宽

右脚向右横跨一步,左脚跟随,保持两脚与肩同宽

连贯的练二式,初学者每2天淬体10遍,直至每2天淬体50遍

3)上中宫与躯体反应

我抑郁期间感到脖子发紧,胸口发紧,就好像有人在掐我脖子,拽我胸口。这是抑郁的躯体反应,一般在走出抑郁后会消失。但抗抑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以一年为期,这一年里发紧的感觉如何缓解呢?

这里面涉及到三块肌肉,胸锁乳突肌、胸大肌和胸小肌在受到紧张、焦虑刺激时的收紧,这种收紧带给我一种紧绷、肩颈疼痛的感觉。这种状态下人的呼吸模式会发生改变,导致呼吸变浅、频率加快(胸式呼吸主导),此时:胸大肌/胸小肌:辅助呼吸的辅助肌群过度代偿,引发紧绷感(严重时可能伴随胸肋区疼痛)。胸锁乳突肌:作为颈部主要呼吸辅助肌,会因频繁提拉胸骨参与呼吸而僵硬,导致颈部酸痛或头痛。联动反应:这些肌肉的紧张可能连锁引发斜方肌、咬肌的紧张,形成"焦虑-肌肉紧张-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典型的症状有胸闷、压迫感,甚至误以为是心脏问题。颈:僵硬、转动受限,可能伴随头晕或耳鸣。

后中宫练习适用二级淬炼,需要使用二级淬炼腹压呼吸法,从现代生物学来看,属背部肌肉群。

当肩颈存在紧绷及疼痛感时,每日展开下列练习:

①发现自己呼吸变浅时立刻调整呼吸为中宫呼吸法

②针对胸锁乳突肌

第一式

坐直或站立,头部缓慢向右侧倾斜,尝试让耳朵靠近肩膀,同时保持对侧肩膀下沉。可用手轻扶头部辅助。

第二式

坐直或站立,头部缓慢向左侧倾斜,尝试让耳朵靠近肩膀,同时保持对侧肩膀下沉。可用手轻扶头部辅助。

每侧维持15-30秒,重复2-3次。

③菱形肌淬炼:后背中心点肌肉带动手肘

需准备5-10公斤哑铃,重量的选择以能控制动作为准,避免因过重导致动作变形。

第一式

双脚踩稳地面,90°弯腰。双手对握哑铃,手臂下垂与胸部垂直。

第二式

吸气时缓慢张开双臂,想象后背部中心点发力,沿弧线抬起哑铃至与肩同高。

保持胸肌张力,避免耸肩或肩胛前伸。

第三式

呼气时胸大肌发力带动哑铃沿原轨迹回收。

每式做3组,每组20下

④斜方肌下束淬炼:中背部肌肉带动手肘

第一式

弯腰45°,左手持哑铃,抬肩,想象中背部肌肉带动手肘抬肩至手肘与耳朵平行处,停2秒。下落过程3秒,沉肩。

第二式

弯腰45°,右手持哑铃,抬肩,想象中背部肌肉带动手肘抬肩至手肘与耳朵平行处,停2秒。下落过程3秒,沉肩。

每式做3组,每组20下

⑤背阔肌淬炼:背部肌肉带动手肘,全程避免弓背或塌腰,想象背部“绷紧木板”,中宫肌群主动收紧以保护腰椎。

第一式

单侧手掌及膝盖支撑于平板凳,对侧手握哑铃自然下垂,躯干与地面平行,背部挺直,前中宫收紧。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髋部铰链前倾(躯干与地面呈30°-45°),双手对握哑铃,掌心相对。

第二式

以肘部驱动,将哑铃沿大腿方向提拉至髋部或腹部高度,大臂紧贴躯干(夹角≤45°),顶峰收缩1-2秒。

第三式

缓慢下放哑铃至起始位置,保持肌肉张力,避免惯性参与。

每式做3组,每组20下

终极建议:如果我们无法缓解抑郁、焦虑,即使能够缓解一时,它们也会频繁收紧,因此短期来看可以通过肌肉锻炼缓解,长期来看仍旧要坚持真觉、行功、归零的训练,以走出抑郁绝后患。

4)中宫训练需搭配食补

淬体半小时左右每公斤体重需补充1.5-2克蛋白质,可以是植物蛋白,例如黄豆,也可以是动物蛋白,例如牛肉。淬体次日每公斤需补充1.6g。

这个时间也不是刻板的,假设淬体前补充过蛋白质,那半小时的时间可以相应延长,但淬体前本就能量不足,就需要尽快补充。

比如我45公斤,淬体后后半小时内需补充67.5-90克蛋白质,这大约是450g牛肉。次日每顿需补充24克蛋白质,也就是大约100g牛肉。

吃不到位会影响淬体效果。

5)缓行术与中宫

缓行术基础阶段我们学会了使用五感觉知世界,到了淬体术阶段,中宫通过淬体得以启动,我们就可以开始使用中宫再度练习缓行术了。淬体第二个月开始,加练缓行术,此时的缓行不需要调动五感,而是专注在中宫。向前迈步的时候小腹发力,带动大腿,向前蹬步的时候臀部发力,带动大腿。代替过去小腿为杠杆的发力模式,当长途后胀痛由小腿转移到臀部时,说明练成了。

中宫的淬炼,一般以一年为期。当小腿发力成为定势,在缓行时尝试使用中宫的难度会比较大,练到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大概也需要一年时间。不过这二法基本可以同时进行。

尽管我们学会了使用中宫调动肢体行动,但人体是一个协调的整体,我们无法在使用大牙吃饭的时候,完全不用前牙,只能从以前牙为主调整到后牙为主。行功也是如此,小腿不是从此不再用到了,它依然会参与到我们的每一次行走坐卧中,只是参与的程度不可相提并论了。

6)忘招

淬体术练成后第一件事就是忘记每一招每一式,忘记淬体术,忘记腹肌与臀肌,用这段时间形成的肌肉记忆行走坐卧。

(四)行功四境——天行术:吐纳为息,御之以无。

天行期,速度在3-12km/h,即配速20分-5分钟/km,柔韧性达到极致,可快可慢,可强可弱。

行功四境,当以吐纳为息,速度自然。或如猛虎下山,或似老龟渡岸。快则追风逐电,慢可踩叶无声。

吐纳为风,御之以无。呼之天地为之一静,吸之天地为之一静,万物运行放缓,进退之间视觉全息。速度上是全新的开始,与慢行期不可相比,有逾行逾慢之征兆。吐纳之风推动任督二脉,中宫主导肢体交替。

吐纳为气,御之以无。呼吸之间天地动静自然,万物运行自然,进退之视觉自然。速度上开始趋于稳定并屡有突破,吐纳之气推动任督二脉,中宫融汇肢体交替。

吐纳为息,御之以无。无在于自然,可疾可缓,可快可慢。吐纳之息推动任督二脉,中宫与肢体运动合一。

1、天行期的缓行术

天行期的缓行术将在使用中宫的同时切换丹鼻吐纳动线,并在二者中找到协调之处。淬体术时五感集中在中宫,到了天行术时期,视、闻、味、触、觉五感归位,在中宫和吐纳法的基础上觉知世界与自身。

2、天行期如何使用中宫

天行术伊始,便开始使用中宫行功。从淬体期的使用中宫带动身体行走,升级到中宫带动身体跑起来。起初会有乏力感,影响行功速度,因为肌肉力量正在建立和发展,只需放慢速度,让中宫的肌肉习惯参与到我们的人生中来。

初期是比较艰难的时期,中宫和吐纳之法皆要启动,难便难在于统筹协调,有时会因为专心一处而忘记使用某一法,不必因此产生心理负担,只需重新统筹协调即可。

到了中期,这二法磨合到一定火候,行功过程基本达到稳定,速度仍旧保持在相对慢的范围。

大后期开始发生改变,一切浑然自生,自然而然,发乎于身,动乎于身,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已经可以寻找速度上的突破了。到这时行功算是小有境界,也开始渐入佳境。

3、气候与温度

行功会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气候炎热的时候,行功需比平时慢,气候凉爽的时候,可以追求突破。这是由于温度影响到了心率,了解这个规律,就知道一年四季如何行功了。

4、行功对脑结构的改变

行功从天行期开始参与到人体对大脑结构的改变中,这种改变可以达到增厚前额叶脑区的作用,是人类进化走向更高层级的表现。除此之外天行术仍兼具对心肺功能的强化作用,尽管缓行、慢行时已经进行了心肺的强化,但从天行期开始,这部分的促进作用是呈量级变化的,让我们在练习过程中从身体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天行期时会发现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精力更充沛,思路也变得积极,更容易进入专注状态,更容易做出成果。这些收获,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想要达到的——一个疗愈的效果。

5、天行术的时长、距离、配速

应该问问自己的身体。天行期对速度、时长、距离没有特定的标准,对场地没有特定的标准,一切遵从自己的身体。

[if !supportLists](五)[endif]四阶变速行功

脊柱正直,目视前方10米,避免低头。手臂自然摆动,3km/h缓行时双手背后,6km/h缓行双手自然摆臂,慢行开始手肘呈90°,掌心微向内。足中部着地,减少膝关节冲击。

阶段速度呼吸节奏心法要诀时长

缓行(3km/h,配速20分钟/km)中宫呼吸法"观足下尘,听风声近"5分钟

缓行(6km/h,配速10分钟/km)丹鼻呼吸法"觉肌肉动,察气血流"2分钟

慢行(4.5-7km/h,

配速13分-8分30秒/km)

中宫呼吸法"身如飞鸟,心似止水"5分钟

天行(12km/h,配速5分钟/km)胃喉呼吸法"破风而行,杂念尽消"1分钟

回落回归缓行鼻吸鼻呼,深长细匀"收摄心神,归元养气"2分钟

(1)循环建议:

[if !supportLists]Ø [endif]初学者:2轮(总时长约30分钟)

[if !supportLists]Ø [endif]进阶者:4轮(总时长约60分钟)

(2)真觉

[if !supportLists]Ø [endif]缓行期:专注中宫呼吸法与五感(见云、听风、触汗、嗅草木)。

[if !supportLists]Ø [endif]慢行期:中宫呼吸法

[if !supportLists]Ø [endif]天行期:彻底放空,仅存"奔跑"一念。

(4)变速行功对逆转抑郁的机制

1. 神经可塑性重塑

①海马体增生:变速刺激比匀速多激活27% 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新生(数据来源:《Nature Neuroscience》2023)。

②前额叶-杏仁核调控:天行期的高心率(达最大心率80%)短暂激活交感神经,随后缓行期副交感神经代偿性增强,形成"压力-释放"循环,降低焦虑敏感度(数据来源:《Psychosomatic Medicine》2024)。

2. 气血与内分泌调节

①任督二脉共振:变速节奏暗合《黄帝内经》"呼吸应四时",加速冲脉气血流动,改善肝郁气滞(中医抑郁主因)。

②内啡肽-多巴胺双峰释放:冲刺阶段触发内啡肽镇痛,缓行阶段维持多巴胺稳态,避免传统运动后的情绪反扑。

3. 临床数据支持

①PHQ-9评分↓58%(12周干预,较匀速跑组多降21%|数据来源:《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23)。

②药物抵抗型抑郁缓解率↑35%(联合SSRI时|数据来源:《JAMA Psychiatry》2024)。

高阶练法可使氟西汀疗效 提升22%,(数据来源:《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2021)

(5)与主流疗法的对比优势

维度变速行功药物(SSRI)认知行为疗法(CBT)传统匀速跑

起效速度1-2周(BDNF快速升高)4-6周6-8周3-4周

副作用无(反而增强体质)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30%+)情绪短期波动膝关节磨损风险

认知改善工作记忆↑+反刍思维↓(双效)仅缓解情绪仅修正思维轻微提升

执行门槛无需器械,场地灵活需处方+定期复查需专业心理师需持续耐力

成本效益零成本(仅需跑鞋)年费用500−500−2000单次100−100−300——

三、行功和正念冥想有什么区别

行功推崇"形神合一"理念,不仅仅关注‘心灵’健康,也关注‘身体’健康。

维度行功正念冥想

作用靶点海马体神经新生+前额叶激活前额叶皮质增厚+杏仁核调控

起效速度2周内情绪改善(BDNF快速升高)4-8周见效(依赖神经可塑性累积)

执行难度通过动态观察降低专注力要求需持续聚焦呼吸/身体感受

生理干预肌肉收缩直接刺激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主要通过神经反馈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四、行功与禅修的区别

缓行术与禅修从表象来看是很像的,都需要对当下保持全面的关注,但本质上却有不同,这不同主要有二。一是缓行术是行功的基础阶段,贯穿着真觉心法,在过程中讲究吐纳调息,为后期的修炼打下基础。二是,行功与禅修、修道的大道虽是相通的,呈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区别。行功专为逆转抑郁而生,是以健康走出抑郁为目的,是一个已经康复的抑郁症患者总结出来的经验,练成什么样,全看自身的行为,与其他人无关。

行功的抑郁干预特性:

·双通道情绪调节:真觉激活前额叶α波,肌肉收缩同步刺激BDNF神经营养因子分泌。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修复受损神经元,促进海马体神经新生,逆转抑郁导致的脑区萎缩(研究显示抑郁患者海马体体积平均缩小10-20%,数据来源:《Molecular Psychiatry》Hippocampal volume in primary psychiatric disorders)。可以提升神经元连接效率,改善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临床证实BDNF水平与抗抑郁药疗效正相关,数据来源:《JAMA Psychiatry》Association Between BDNF Levels and Antidepressant Response)。可以调节神经递质,协同5-羟色胺、多巴胺系统,形成长效情绪稳定作用。

·低门槛执行:通过"观云/听风"等自然锚点替代禅修的"观呼吸"(抑郁期更易操作)肢体运动避免静坐引发的躯体不适感。

五、行功与传统跑步的区别

行功是抑郁干预的专效设计:

·神经重塑机制:变速跑模式(缓行→慢行)比匀速跑更能促进海马体神经发生。"淬体术"中的抗阻元素可提升血清素浓度(较纯有氧运动高22%)

·防放弃设计:

·"四部进阶法"避免传统跑步的单调性(抑郁患者坚持率提升3倍),"微汗不喘"标准预防运动过度导致的情绪反扑。

·药物增效作用:相比普通跑步,缓行术的多感官环境刺激,可使药物应答率提高 18%,治疗脱落率降低 41%,数据来源:《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22

陆、行调

行调决

归零行功动中宁,情欲真觉制化衡,

行先调后道乃成,恒持破立自通明。

行调决是悠然解郁法的总决。行调,顾名思义就是行动而后调整行动,说白了便是复盘-计划。行调的行,便是先知慢行的行,在具备理论基础后,必然要开始实践,而这个实践的过程,要慢慢来。如何慢慢来?即行调。行调行调,行之在先,调之在后,便道出了悠然解郁法的价值主张——先知慢行,行则调之。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悠然解郁法的情绪能量单位

悠然解郁法以舒和蜕为情绪能量单位,例如1 舒 = 30分钟次标准归零,1 蜕 = 7日连续修炼。下附情绪能量表。

单位时长(分钟)舒(1天)蜕(7天连续)

单独使用呼吸法中宫呼吸法10.010.01

动态真觉初境10.10.1

次境10.150.15

三境10.20.2

四境10.250.25

静态真觉初境10.050.05

次境10.10.1

三境10.150.15

四境10.20.2

行功缓行10.10.1

慢行10.150.15

淬体10.150.15

天行10.250.25

基础归零初境10.10.1

次境10.150.15

三境10.20.2

四境10.250.25

璇玑归零初境10.150.15

次境10.20.2

三境10.250.25

四境10.30.3

单位频次(次)舒(1天)蜕(7天连续)

行调练功行调111

认知行调111

情绪行调111

防御机制行调111

早起行调111

以我为例,我目前动态真觉和静态真觉都处于初境,行功已到天行期,基础归零四境,璇玑归零初境。每日早6:00四阶变速行功(天行)30分钟。傍晚璇玑归零5分钟,基础归零25分钟,随后静态真觉15分钟。行调1次。因此我当日获得的情绪能量就是22舒,如下表:

行动四阶天行璇玑归零基础归零静态真觉动态真觉练功行调合计(舒)

时间/次数305251560122

舒7.50.756.250.7561

蜕52.55.2543.755.25427156

如果连续练功7天,则可获得156蜕情绪能量。

又如新学员从缓行开始,璇玑归零30秒叠加基础归零29分30秒,行调一次,那么每日获得的情绪能量就是13舒,如下表:

行动缓行璇玑归零基础归零动态真觉练功行调合计(舒)

时间/次数30分30秒29分30秒60113

舒30.0752.9561

蜕210.52520.6542791

如果连续练功7天,则可获得91蜕情绪能量。

(二)练功行调

悠然解郁法核心要义无非建立在真觉之上的归零和行功,归零和行功都是动态真觉。真觉是悠然解郁法的大基础,然而保持真觉却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出世修行需斩断情缘,但我们前面也说过了,悠然解郁法是入世修行。出世修行的好处便在于——专注,很少受七情六欲的影响,例如悠然解郁法里的真觉,在七情六欲面前是被削弱的。可是即入世又怎能无情?其实在练习的过程里,情欲和真觉之间是相生相克、此消彼长的关系,真觉起初会被压制,当压制到一定水平后,便会突破瓶颈、触底反弹,反弹后的真觉将比被压制前更强大,换句人话说:你的意志力和专注力变强了。但生活在俗世中,仍然面临着种种诱惑与压力,真觉常常因此被削弱,每一次削弱后突破瓶颈,真觉都会比从前更纯粹。这便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行调。

归零和行功都是动态的,倘若剥离真觉但看它们,一个是跑步,一个是跳跃。结合真觉后,起初会有一个适应期,我会建议初学者一定要慢下来,认真听听身体的感受。归零和行功在进行行调时,会从身体和认知两个层面进行复盘。在监控抑郁效果时,需配合心率变异度(HRV)、晨起静息心率及PHQ-9监测,根据数据分析指导下阶段计划。下阶段计划落实后,再根据反馈进行复盘,复盘后制定新的计划,循环往复。

万事万物都在破与立的周期中不断循环,归零行功的过程是破立,真觉与情欲之间的博弈过程亦是一次次破立,行调的过程也是破立。重复这个破与立的过程,持之以恒者自醒。

先知慢行,便不要求快,拟定修炼计划,朝行功暮归零,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磨炼,日复一日的行调,终至健康走出抑郁,甚至练至大成境界。

现代研究表明,行调可延长深睡期:

调节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行调通过结构化复盘降低夜间皮质醇水平,避免"睡前反刍思维"(数据来源:《Psychosomatic Medicine》2024)。

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行调中的呼吸调控使心率变异性(HRV)RMSSD值↑30-50ms,促进快速入睡(数据来源:《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23)。

默认模式网络(DMN)抑制:行调减少无意识杂念,使后扣带回(PCC)与前额叶连接↑41%,降低"卧而不眠"概率(数据来源:《PNAS》研究)。

临床显示:睡前1小时行调使入睡时间缩短40%。如果条件允许,行调时可播放4-7Hz音频,可使深睡期延长22%(数据来源:《Sleep Medicine》数据)。

附:行调模板:

示例:

今日计划:

1. 身体复盘层

今日归零/行功表现:

躯体信号:何处肌肉酸胀?哪次呼吸受阻?(如行功时胸口像要炸开)

环境响应:何种天气/场地让练习更顺畅?

关键差异分析:

比较"预期身体感受"vs"实际体验"(如"预计跑3公里,但1.5公里时胸口示警)

[if !supportLists]2. [endif]认知复盘层

类型问题范例5Why追问示范

保持今晨行功专注度提升为何专注?→因观察云朵轨迹→为何有效?→具象锚点降低反刍

问题傍晚归零时烦躁为何烦躁?→会议遗留压力→为何影响?→未做呼吸过渡→深层原因?→边界感缺失

3. 计划调整层

P-明日计划:

身体层面:"若胸口有炸开感,放缓50%速度行功"

认知层面:"会前5分钟归零放松"

D-执行记录:

当日心率变异度(HRV)数据

C-检查标准:

双指标验证:晨起静息心率≤基础值+5%且PHQ-9单项降分

A-动态调整:

根据周复盘数据,在"行功四部"中灵活切换阶段

(三)认知行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曼尼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开创了行为经济学。通过对前景理论的学习,我看到了抑郁时存在的认知偏差。

因为人是厌恶损失的,所以抑郁时的我会放大失败风险,回避行动。因而我反复躺平摆烂,其实是不想承担失败的风险。如果我们能重置损益,重构"不作为的隐性成本",便能改变这里的认知偏差。

针对损失厌恶,以躺平摆烂为例,我们可以重置损益。

躺平更安全-选择卧床行功30分钟归零30分钟

肯定损失:肌肉萎缩、自责加深可能收益:心肺功能↑工作记忆↑反刍思维↓长效愉悦↑认知提升↑氟西汀疗效↑22%药物抵抗型抑郁缓解率↑35%可能收益:专注力↑杂念干扰↓决策力↑恐惧反应↓帕罗西汀脑内浓度↑19%药物副作用↓33%振奋↑

长期代价:社会功能退化潜在损失:仅消耗少量体能潜在损失:仅消耗少量体能

因为人是存在参考偏差的,比如当我刚开始锻炼而产生濒死感的时候,震惊之余哀叹自己曾经是百米冠军,如今怎么如此弱鸡?这里存在一个参考偏差——我在以健康时期为参照,产生剥夺感。因而要参考重置:建立新参照系——跟昨天的自己比较,每天进步一点点。

针对参考偏差,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进步账本。

进步账本

日期成就照片/视频

我们会高估负面事件发生概率,例如在机场的时候,已经有人告诉我可以去找工作了,但是我不相信。我认为未来的职场还会和过去一样——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其实我只要真实地统计负面事件发生的数据,就能找到规律,纠正概率偏差。

针对高估负面事件发生概率,问可以校准概率。

恐惧事件主观概率客观数据

"发言会被嘲笑"0.8职场调研显示实际概率<15%

抑郁时我存在一个框架效应,我解释一件事情的框架基本都是:又失败了、都怪你们。如果能把语境换成:"此策效果不佳,需分析数据"“唯己可转乾坤”,心境亦会不同。

针对消极的叙事框架,我们可以重构框架。

错误语境正确语境

❌"我必须战胜抑郁" → ✅本周尝试3种调节法,记录哪种最有效

❌"我又失败了" → ✅"这个策略效果不佳,获得重要数据"

❌这方案根本不行✅"如果预算减少30%,哪些部分最值得保留?

❌别找借口!✅"我们聚焦解决方案,你建议的第一步是什么?

❌随便吧✅"基于现有信息,你的专业判断是什么?

(三)防御机制行调

为什么一切都拥有了,人还会抑郁?

我们不妨看看曼弗雷德所指出的十一大领导力阴影所导致的防御机制。为什么已经如此成功了,还会陷入抑郁呢?因为如果不在抑郁中突破,你的发展上限将至。我始终认为,抑郁者皆天选,因为抑郁这个问题,让我们有机会预知那个上限,并为蜕故生新而做出积极努力。这十一大防御机制是解决内在根本矛盾、蜕故生新的关键。

例如我抑郁前凡涉及到管理上的阴影便是微观统治、情感隔离的混合体,抑郁后又加了自我贬低和过度警惕。微观统治会导致我管理的团队丧失自适应能力,例如我会强制大家在早会上做团队建设类的游戏,尽管很多人已经开始消极抵抗。我会用"理性"掩盖情感隔离,看起来丝毫没有个人情绪,看起来极度理性。然而团队是离心的,没有人发自内心和我亲近。

当我把精力用在过度负责上,我用来决策的能量就会被消耗。由于过度警惕,我几乎无法信任任何人,直到警惕演变为耗能性猜忌。

附紧急干预行调表

防御机制紧急干预措施

情感隔离每日15分钟非工作闲聊

自我贬低建立「成就银行」

攻击性支配「24小时愤怒延迟」

过度警惕每月「数据共享日」

隐性抵抗「如果…就…」公式

全能幻想「退位演习」:每月1天不参与决策

情绪绑架「情绪汇率」:计算每次爆发消耗的团队工时

微观统治「失控疗法」:取消1项管控措施

规则虚无入「后果VR」:模拟法律制裁/监狱生活场景

无限乐观「刹车委员会」:3人小组可叫停项目

虚假权威「能力考古」:整理真实成就证据链

(四)情绪行调

抑郁期间情绪的波动不可忽视,在通过运动疗法恢复健康期间,我们仍旧会受到情绪的困扰。其实很多情绪追根究底来源于早期,我们不妨利用这段情绪的高发期,进行情绪模式的重构。这个重构,建立在行调之上。由于情绪模式发源于早期,成年后想要调整成新模式绝非易事,因此要清楚此项行调任重道远。

有一个好的方法是在情绪爆发后的30分钟内做记录:我们的情绪因何被触发,我们实际的反应是什么,在根据这个记录去做心里溯源,即追溯到童年。不要小看溯源的意义,溯源可以探究到我们被触发这个动作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而在心理学上,一个人了解到触发行为背后的意义,那些被触发的行为便可以消解。在此基础上,设计重构策略。

附行调表:

一、基础信息记录

字段填写说明示例

触发事件引发强烈情绪的具体场景董事会质疑Q3营收目标可行性

发生时间精确到分钟2024/6/15 14:30

生理反应身体变化(心率/体温/肌肉紧张等)手心出汗、语速加快、右眉抽搐

即时行为实际采取的行动打断汇报,提高声量反驳

二、心理溯源模块

字段填写说明示例

童年关联联想到的早期类似经历12岁被父亲当众批评数学不及格

核心恐惧事件触发的深层不安"被证明无能"

自动化思维瞬间闪过的负面念头"他们想架空我"

三、重构策略库

策略类型具体方法示例应用

认知重构区分事实与想象"质疑目标≠质疑我的能力"

行为替代预设应急动作下次质疑时先喝口水再回应

生理调节快速镇定技巧中宫呼吸法

系统修正制度性预防方案季度目标增设阶段性里程碑汇报机制

(五)早起行调

(1)习惯的养成

早起应当当做一个习惯去培养,习惯的培养一般3天尝鲜,3个月体验,3年形成。因此当你真的想要培养这种习惯的时候,必做长远打算。

人类睡眠以 90分钟 为一个完整周期(浅睡→深睡→REM快速眼动期),因此理想的起床点在周期结束时(浅睡眠)醒来(如睡 4.5h、6h、7.5h、9h),避免在深睡期被闹钟打断。

以每天6点起为例,每天21:00点进入睡眠便能睡9个小时,次日6点起床相对而言没那么费力。22:30进入睡眠便能睡7.5个小时,晚上12点入睡便能睡6个小时。9/7.5/6个小时的睡眠,起床时相对而言都不会太难受。当然,这里面提到的进入睡眠,是指已经睡着,也就是说要确保22:30进入睡眠,你需要22:00就洗漱完毕,舒服的躺在床上。

(2)养成早起习惯的两大关键:

1、坚持固定起床时间(即使周末、节假日、人生重大日子),调节生物钟。

2、睡前90分钟避免蓝光(手机/电脑),促进褪黑素分泌。

(3)防放弃策略

①渐进行调(适合初期)

第1周:比原起床时间早 15分钟(如7:00→6:45)。

第2周:再提前15分钟(6:45→6:30),直至目标时间。

原理:小幅调整减少身体抗拒,避免“报复性睡懒觉”。

②早起绑定奖励(多巴胺驱动)

早起后立刻做一件愉悦+低难度 的事,如:

喝一杯冰镇柠檬水(刺激清醒)

看一集喜欢的短视频(限时10分钟)

③环境设计

睡前将窗帘留缝(利用自然光唤醒)。

准备晨间“傻瓜包”(如前一晚准备好早餐材料、运动衣、运动装备)。

④认知重构:

将“我必须早起”转化为“我选择用清晨时间______”(如写作、冥想)。

记录《早起成就清单》(如“本周多出7小时读完一本书”)。

⑤生理调控:

晨起后快速洗漱(20℃冷水10秒) 刺激肾上腺素。

早餐高蛋白(鸡蛋/希腊酸奶),稳定血糖避免上午犯困。

⑥柔韧性

允许10%的灵活度(每月3天例外),反而更易坚持。

附行调表

渐进行调表

适应周期时间利用原起床时间目标成就清单

第一周我选择用清晨时间读书7:006:45多出1.75小时读完半本书

第二周我选择用清晨时间写作6:456:30多出3.5小时完成序

第三周我选择用清晨时间运动6:306:15多出5.25小时释放多巴胺

第四周我选择用清晨时间练悠然解郁法6:156:00多出7小时提升决策力、记忆力、健康度

晨型人的终极优势:在他人沉睡时,你已悄然掌控了时间的定价权。

陆、悠然解郁法与其他疗法配合的可行性

假使抑郁症状重,无法通过单一疗法达到效果,悠然解郁法与药物、认知疗法的配合也极具惊喜。

一、与药物双通路增效(需遵医嘱)

通路运动贡献药物贡献协同效应

BDNF分泌肌肉收缩释放Irisin激活TrkB受体神经发生效率↑200%

5-HT系统运动致色氨酸入脑↑SSRI阻断再摄取突触间隙5-HT浓度↑340%

HPA轴调节运动后皮质醇代谢加速药物稳定GR受体下丘脑敏感性↓62%

时序建议:

晨间行功:运动后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时药效最佳

傍晚归零:跳跃促进夜间BDNF脉冲式释放

二、与认知疗法双通路增效(需配合专业心理医生)

1. 神经机制互补

干预靶点归零术认知疗法协同效应

前额叶皮层通过跳跃激活BDNF分泌通过认知重调增强功能连接神经可塑性提升2.3倍

杏仁核运动即刻降低过度激活(-32%)暴露疗法重建恐惧记忆焦虑反应消退加速41%

默认模式网络身体觉知打破反刍循环思维记录阻断自动化负性思维反刍频率降低57% vs 单独CBT

临床研究:《JAMA Psychiatry》2023:归零+CBT组比单纯CBT组,重度抑郁缓解率提高28%(N=220, 12周RCT)

2. 实操整合方案

晨间:归零术(生理激活)→ 午后:CBT(认知重塑)

注意:两者间隔≥4小时(避免运动后皮质醇升高干扰认知加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