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一项实验:将一条狗关在笼子里,只要外面的蜂鸣器一响起,就对狗实施电击。狗在笼子里上蹿下跳,也无法逃避电击的痛苦。如此反复,只要蜂鸣器响起,就电击笼子里的狗。久而久之,就算把笼子门打开,但是只要蜂鸣器响起,狗狗也会倒地呜咽不起,被动地畏缩,而不会从笼子门口跑开。狗的这种表现,就叫做习得性无助。
具体来说,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某种失败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最终导致其害怕失败,极力避免做可能失败的事,情绪抑郁、焦虑,并以自暴自弃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人类来说,习得性无助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孩子在小的时候,会早早的背上小书包,问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能上学啊?为什么孩子上学后出现厌学呢?一学习,孩子就被批评指责,得到的都是负面的评价,你咋这笨;你咋这废物;你咋一点不开窍呢!外界世界的刺激,是孩子天生具有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能力,为什么一点点的最后孩子出现那么讨厌学习的行为?因为学习和被批评指责挖苦等不好的体验联想在一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被破坏,习得了他保护自己的方式,逃避。
心理学学习的定义指行为或心理过程被经验持久改变的过程。习得也是一种学习。为了更清晰的理解学习,我们把该定义的两个部分解释清楚。首先,我们必须强调,学习与持久变化有关。假如你去医院看病,护士给你打针时你疼痛难忍,这时打针就和疼痛联系在了一起。从此以后,你只要一看到注射针头就心里发颤。这种反应模式的持续改变与学习有关。与此不同的是,简单的反射(如听到意料之外的响声后跳起)就不算学习,因为这一过程没有产生持久变化,虽然它的确涉及行为变化,但这只不过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简单规避反应。
其次,学习会对行为或心理过程产生影响。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学习是如何影响行为的。但学习对心理过程的改变难以观察。
那么,学习——无论是行为学习还是认知学习,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几乎所有人类活动,从工作到学习,再到与亲友的交往,都与某种形式的学习有关。如果没有学习,人类就无法掌握语言,我们不会知道家人和朋友是谁,既不会记得过往,也不会憧憬未来。如果没有学习,我们就必须依靠简单的反射和数量有限的先天行为,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本能”(被激发的,与生俱来的行为比如好奇心、攻击性、性、独立、社会交往等等)。
与习得的反应不同,本能行为,如鸟类迁徙和动物求偶,受到遗传因素的极大影响。但人类行为受到学习的影响更大。学习让我们更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境和新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比本能更具进化优势。
学习分几种形式:
习惯化学习:当某种刺激一直存在,比如屋里的空调声,你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刺激上,而忽略不再需要关注的刺激。
曝光效应:我们比较偏好熟悉的刺激。无论刺激是否让人感到愉悦,甚至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刺激的存在,曝光效应都会发生。
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是联想学习的一种形式,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能够产生先天反射的刺激与一种中性刺激联系在一起,后者便具有了引发相同反应的能力。比如,玫瑰和浪漫联系在一起。
还有操作性条件作用、观察模仿学习和顿悟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世界丰富多彩,您准备好去探索发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