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讨论小鹭是否上线上英语拼读课的事。
轮到老爸发表意见了,他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个课讲什么吗?
小鹭立刻火爆起来:哼!一开口就问人家不想回答的问题。
然后,气呼呼地坐在一边,不回答了。
“小鹭,我看你气呼呼地,我猜你是不是觉得爸爸这样的问题是故意刁难你?”
“爸爸就是要刁难我”
“想一想,我们开这个会是干什么?目的是什么?”
“是不是想通过讨论,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同时,想通过讨论获得爸爸的支持?”
小鹭没有说话,估计被我说中了。
“假设,将来你做了公司的负责人,别人问你:你这个产品是个什么玩意?”
“你觉得怎么理解别人的这句话比较好,是觉得别人在看轻你,还是理解成别人对你的产品感兴趣?”
“如果你理解为别人看不起你的产品,你会很生气,不再理他,这个交易就算黄了”
“如果,你理解为别人对你的产品感兴趣,你也许会说,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个玩意 ,交易也许就谈成了。”
小鹭听了我的话。一下子轻松了。
“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啊”
“那就实话实说。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不知道的就说,我暂时就知道这么多。”
“嗯,”小鹭想想明白了,情绪也不那么激动了。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仅是解决了这个事情,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构解决之道,帮助孩子建构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重新建构。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