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有一位古代诗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材料二:有一位现代出版界的人士说:‘真正的大文章家,以政治家、思想家为多,而专攻文章,以文为业的反而少”。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
正文如下:
一位现代出版界人士曾说:“真正的大文章家,以政治家、思想家为多,而专攻文章,以文为业的反而少。”(联系材料)古今中外,在专业之外发展其它才能、爱好的名家大有人在。(简单解释,联系实际)在我看来,一专多能不仅能够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博学广识亦能对专业有所裨益。(中心论点,“多能”要服务于“一专”才行)
专业之外培养爱好,可陶冶情操、调适自我。(分论1)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大学期间有位非常要好的同学会拉小提琴,“什么都想学一点儿”的袁隆平便拜他为师。古典、悠扬的小提琴曲将袁隆平带入了舒服、美好的世界。大学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安江农校,这里偏僻到即使仔细翻找地图也难以辨识。有同学曾说:“如此偏僻,怕是要一盏孤灯照终身。”袁隆平却轻松回应道:“不怕,我有小提琴,到了那儿寂寞时候可以拉琴。”(举例论证)在安江农校任教的袁老,不仅用小提琴排遣寂寞的时光,还担任了俄语老师,课上利用俄语歌曲教学生发音,更用喜爱的歌曲《红莓花儿开》作为“教材”教学生拉小提琴。在往后艰苦而漫长的科研岁月中,小提琴如同灵魂寄托一般始终陪伴着袁隆平。工作之余,小提琴的悠扬琴声是无法舍弃的奢侈享受。
专业之外游历河山,可丰富阅历、开拓视野。(分论2)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年轻时的他壮志凌云,仗剑走天涯,看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神来之笔描摹一个繁华的人间。盛世之中,他以诗为友,以酒为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举例论证)李白以雄奇飘逸的文字表达出无限的情思,写出了无数赞美名山大川的壮美诗篇。他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道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绮丽;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李白用脚丈量大地,用双眼饱览美景,这一切又被他以双手写作传世诗词,被后人吟诵至今。(李白的“多能”转而服务了“一专”,诗外工夫终于回归到诗内)
专业之外发展才能,可博学广识、融会贯通。(分论3)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不仅是艺术家、画家,更是医学家、解剖学家。达芬奇渴望了解人体结构,试图寻找描绘人体的更理想方式。因此,达芬奇曾与大学教授合作,在几个月里持续、系统地进行人体解剖,画下18份解剖图,这18份手稿包含了240幅图和超过一万三千字的笔记。达芬奇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使得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都露出神秘的笑容。达芬奇的解剖成就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突破。(举例论证)
我们不难发现,各个领域的能人大多是博学之才,而非专才。专业之外的爱好、技能不仅使得他们身心受益,有时也能反作用于他们的专业,助力他们取得更好、更大的成就。(总结全文,篇末点题)
本文题为《浅谈一专多能》,看题目似乎很常规,但是却高度契合材料的要求,所以有时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要追求出新出彩的题目,能合乎要求即可,因为重点在于文章的内容,第一段开头一句联系材料,然后做简单阐述,联系实际过度到笔者自己的观点,即引出观点。
第二、三、四段,段落之间没有过度,采用的是并列三分的格式,每一个分论点加一个例子项结合,如专业之外培养爱好,调试自我,举的是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的例子,以名人的示例证明有说服力;第二个分论点是专业之外游历山河可开拓视野,举的是家喻户晓的唐代诗仙李白的例子,素材的使用可谓是信手拈来,很贴切的与分论点对应;第三个分论点是专业之外发展才能,课博学广识,列举了艺术家达芬奇的例子。平日里的素材积累有助于我们在写作灵活应用,好写好用,一举多得。最后总结简短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