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会感到厌倦或者痛苦吗?
我以前是经常有这种感觉,自从辞职后,本想去大城市奋斗一番,可老婆意外怀孕,只能暂时在家带孩子。
那时,我很厌倦带孩子,会不耐烦,甚至很痛苦,觉得这个孩子来得太不是时候了。
后来想想为什么厌倦和痛苦呢?其实是我的意义体系出了问题,我所做的事和我想要的意义不一样,就会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意义不大。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有句名言:“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就是因为我为自己编织的意义在现在的生活中实现不了,这让我厌倦和痛苦。
还好自己有阅读的习惯,在书中我突然找到了解决方法:我编织的意义与现实不合,既然我改变不了现实,那么我可以改变自己编织的意义呀,或者我重新为这段生活赋予意义呀。
一念一世界。向外发展有问题,我可以向内求呀。现在就是很好修炼内心的机会,这就是我为现在生活生活赋予的新意义。
在带孩子之余,我可以阅读和健身,时间多的时候,可以写作,外出应酬也减少了很多。我为生活编织的意义与现在生活一致了,这样让我的厌倦和痛苦少了很多,努力实现意义的过程还让我成长了许多。
二
对于意义的理解上面是一方面,下面是我学习“认知方法论”这个专栏,对意义的理解。
专栏老师说所谓意义,可以理解成一个约定,不用是什么真相,也不用是什么真理。
比如说爱情,可以说成彼此的约定。双方约定要彼此忠诚,彼此照顾,相互对对方好,才能一起好好生活,如果非要追问爱情的意义是什么,存不存在,这还能好好生活吗?
我们007也是一个约定,7天写一篇,七年去南极。通过这么一个约定把大家聚在一起,按照这个约定做的就能留下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产生退出的想法。心想自己又不靠写作挣钱,而且写作又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干嘛要这么折腾。
这时候,意义的价值就出现了。要写七年去南极呢,有了这么目标,在快要放弃的时候,会再把自己拉回来。
而真的写七年就去南极吗?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个意义写了七年,这七年我们做成了这个事,培养了写作的习惯,收获了成长。
小时候看西游记,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唐僧为什么不让孙悟空一个跟斗去把经书取回来,非要自己历经八十一磨难去取。
后来才明白,这跟007的意义一样的,去南极很多人现在都可以去的,为什么要写七年才去呢?其实唐僧取经,表面是经书,实际是取经历的经。实现意义的过程就有很大收获。
再从另外一方面讲意义。在现实生活中,高度的不确定性是根本难题,我们会畏惧这个困难而不敢行动。
就如创业艰辛,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阿里巴巴和腾讯都遇到快撑不下去的时候,遇到困难实在太多。
从理性讲,不应该去创业。而从意义讲,我们觉得应该拼搏一下。
这时,意义为我们行动提供动力。就如加入007写作,也不知道这七年会发生什么,又写得这么烂。而有了意义这个契约,我们相信它,觉得可以去拼搏一下。
还有炼金术,这是一个谬误,把贱金属变成贵金属根本不可能。就算是这样的事,人类也拼搏出了化学和火药。
在现实中,虽然意外和错误不可避免,理想和现实会有巨大落差,一不小心,我们就会为了迎合外界而放弃了目标。
可是我们为目标赋予了意义,甚至多重意义。在遇到困难时,意义会指引着自己继续前进,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就如罗老师所说:基于理性的判断,经常导致我们放弃行动。进行意义的判断,经常让我们做出超常的努力。
就让我们为自己生命赋予的意义做出超常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