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习与迁移
迁移是指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从学习目的来说,成功迁移是学会知识的标志。
迁移的特征
1、 初始学习、学习经验的知悉程序有助于迁移。
策略:熟练掌握原来的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被理解性学习,并围绕核心概念组成信息模块。
理解的标志是能解释理论、定理、观念的原理、条件……
即使理解性学习之后 ,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培养模式识别及对未来结果的预测。这有助于顺畅提取知识。
为实现理解性学习,需要给学生建立起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要留足提问后学生思考的时间,安静地等待他们组织答案。
概念、定理、观点的对比识别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明确思考的步骤有助于清晰思维过程,从而实现相似、相同模式下思维过程的复制。
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者的投入。行为指向、目标指向、被需要,影响力……都是可兹利用的因素。
2、 过度情境化的知识不利于迁移。
策略:纯粹的学习例子不利于迁移。
给学生具体的案例让他们解决,再给他们提供相似的案例,更能帮助他们抽象出一般原理。
在解决具体案例时,追问“如果……怎么办”也有助于加深理解。
学生从解决案例中,找出相似案例信息之间的关系,抽象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
3、 知识的抽象表征有助于促进迁移。
策略:通过归纳、追问、比较……,学生能发现不同事件的异同,形成关于某项知识的图式(比如数学模型、解答模式……)。
为帮助学生迁移,适时地提示“你能否想起曾经做过与此相关的事?”十分重要。
4、 迁移要主动
5、 新学习都包含先前学习的迁移。
策略:激活学生与学习情境相关的知识。(通过预习发现,唤醒)
让学生的先前知识可视化,发现他们的错误概念、观念。(通过预习发现)
注意:学生误解新信息时建构的知识表征会导致更大问题的产生。(当场要进行检测,多问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