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枕边的手机闹钟响了,你艰难的翻了三次身,最后强撑着睁开双眼,一看居然8:30分,可恶!!!前面一排的闹钟自己居然又没有听到。等不得半点思考,凭借着这么多年“打工人”的意志闭着眼睛穿好衣服开门洗漱。
随着房门打开,你突然眼前一黑,“糟糕,身体越来越差了,最近已经是11点就开始睡觉了,怎么醒了更加浑身死疼,一天提不起精神,都怪这该死的公司,内耗太过于严重,自己状态也越发得差了”
[if !supportLists]1. [endif]近些年来,上面所说的这些情景成了更多人的日常,像一开始的【混子】后来的【内耗】到现在的【内卷】,无论哪个词汇的出现都一再的重复现在我们的生活或者职场当中的状态。
于是我们感叹,原来自己当年离开的公司还不错啊,原来我已经够懒的了,怎么如今遇到更加不可理喻的,更加内耗的,更加状态不佳的“同事”了呢。内心OS完毕,看着空空的存款余额,继续日复一日的“奋斗当中”。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不管是如今,还是早个十几二十年,内耗都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特别是职场内耗。我们期待自己运气足够好,遇到一个能够拯救自己水火的领导和同事,然后水涨船高,成为就像现在那些明星企业的创始人一样,衣食无忧。
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几年过去非但想要的“荣耀”没有到来,身体也越发的差了。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有关职场内耗、生活内耗所影响到的自我内耗。
[if !supportLists]3. [endif]随着年龄的增大你会发现社会不再是黑白分明,而是充满着数不尽的灰色,这让很多人感到超级不适应,再也不能全神贯注的做喜欢的事,心里想要的学习成长和跟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的机会越来越少,就算那些“月光”也终会有一天发现,身边的人都变了,突然开始顾家正能量了,只剩下自己还在十年如一日的过着重复的生活。
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不光浑浑噩噩时间也少得可怜,已经快三十了可是未来的方向却越加迷茫,再看看职场当中同样一片狼藉,于是我们奋起,我们学习,人性中的惰性和自我认知又迫使我们回到原点,最后依然随缘的凭借着公司,半推半就的走着,损耗不断的侵蚀着每个人的精神状态,让本已平凡的自己更加雪上加霜,除了感叹羡慕到最后的麻木和无奈。
这份损耗一部门来自于自我,一部分来自于我们与外界的关系。
[if !supportLists]4. [endif]L先生在公号《如何摆脱精神内耗》里提到,有些人的脑子总是在转动,没办法放空,这种感觉非常非常的痛苦可又不得不把大量的脑力和精力都用在应付这些不自觉产生的想法上,于是每天几乎处于一种【满负荷运转】的状态之下,即使不做什么,也会疲惫不堪。
另一种则是来自于关系和自我的内耗,来自于《吴志红的心理学课》①小婴儿或心理发展水平偏原始的成年人,一旦发出一份动力,最初是抱着“我是神,我的意愿一定会得到世界积极回应”的预期,如果没有实现,就有可能立即变成“魔”②放下你的所有预期和目的,这时候才能发生相遇。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自恋,身边人都是“我的延伸”,“我”的一部分,所以我希望身边人都能达到“我”的预期。(也就是说我们的内耗来自于外界,因为我们对组织,对领导有着超高的预期,所以当对方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就会觉得不爽,产生情绪,最终内耗,影响效率,最终影响自己的发展和未来)
第三种是自我模式,有些人会采取被害者的模式,不管怎么相处总会遇到这种想要控制自己,或者对自己产生内耗的人,时间久了,自己就会怨恨,一方面是表面是对被迫害的服从,私下是不断的咒骂或无力的反抗,还会伴随着一想到遇到对方就会难受,会犯困,会上不来气,当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时候,那种不公平的场景已经预言过十几二十遍了。
第四种是环境,这种内卷的企业确实很多,你会发现如果自己想把一件事做好便会惹来全公司人员的阻挠,而混反而大家都会说你好,所谓的混子嫌弃混子是混子,混子每天谈论公司的战略说的就是这样,当自己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经常会感到一人抗起所有。(当然这里也分是自己的幻象和现实)
[if !supportLists]5. [endif]那么面对这些不同的自我损耗,我们应该如何破除,如何回到正轨呢,内观是其一。
①产生负面想法接受。②用笔记记录。③每天或者每周定时抽出时间进行检视,【它是真是的吗?】【它发生的可能性大吗?】【我有没有方法可以应付它?】④一旦想清楚,就把能想到可以行动的方法写上去进行替代。(该方法同样来自上面提到L先生说的文章)
第二同样也是区分,滋养型和损耗型关系。有些关系或者组织负能量场确实巨大,有很多人无法抵抗,刚毕业的新人一进去直接养成习惯,便终生少了“半条命”(这一点如果你经常和人沟通工作方式和职业度的时候就会发现),甚至职场中的老司机同样会沦陷,那么这种时候只能选择撤离。(一个刚兴起的互联网行业公司,却像老国企一样说的就是这种)
第三是降低预期,或者叫做培养自己的钝感力,渡边淳一有一本同名书,讲述了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钝感力”(迟钝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就是拉高维度,拉大尺度,从眼下来看,很多人会不自觉的陷入领导如何我就如何,工资如何我就如何,而实际上工作的积累是自己的,重要的不是现在能怎样,而是将来。如果现在没有好机会就应该去锻炼自己当下的能力或者进行学习准备。
从长远来看,借假修真,如果提前定好了职业发展,那么朝向这个目标努力就行了,现在眼前的一切都不会影响你,因为你所看到的是一个个所待解决的任务和节点所带来的成长,而非单一的目前环境如何领导如何。
其实今天列举的四个内耗的原因说的很大,每一条都可以单拿出来讲述拆解,如果有机会或者你感兴趣可以更多探索,总之,内耗太费精神力,而项目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最后变成了精力管理身体管理。
所以精神力是相当重要的,在这个变化非凡的时代,光是能学和勤奋和有方法是不够的,防止内耗也是我们要关注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