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小心看到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二首》,深深有感。其实我们读小学时课本里就有过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种田苦,粮食来之不易,一颗一粒都是辛苦才能获得的。前些天和几个老乡聊天,聊到干农活的一些囧事和趣事,什么犁田、钯田、插秧、锄草、割稻、晒谷、扬尘等,有哪一件农活不苦的?老乡们聊到犁田时转着圈犁,有时一不注意容易跑偏或浮着飘过,然后又得重走一遍。当然更囧的是犁柄抬得太高,犁头深深插入到土里,以致把犁头搞断了。大家说最怕钯田,操作不当会插到脚的。当然也有一个好玩的,就是站在平整水田的筒车(客家土话叫“luocuo”的耕田工具)上,由牛拉着转圈,这样可使水田平整,可以使土壤松活,有利水稻生长。
我们广东是种双季稻,尤其是到了夏收夏种的时候,那时候季节不等人,也叫双抢,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抢收,抢种”。耽搁了,稻谷可能就熟到地里了,后季插秧若没赶上季节,禾苗生长就会差,产量也就会低的,严重者甚至绝收。记忆深刻的是,在那炎炎的夏日里,农民们在抢收抢种,烈日下那豆大的汗珠浸湿了衣服,从额头、从衣服上滴落到地里。可想而知,农活之辛苦!
真的,农活苦,农民累,而且那时候需要交那公粮、余粮,交完公余粮,也剩不多了,家口多的人家,真的是有青黄不接的时候。
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穿,但很多人请客吃饭喜欢讲排场,点上那么一桌子的菜,最后有三分一以上是浪费了。想想我们那个时代,暖饱还不能解决,不能天天顿顿吃白米饭,常常中午需要吃上一顿红薯芋头。
每每念及此,我是绝对不敢浪费看一粒米饭,也严格要求小孩从小不浪费,即使掉落到饭桌上,也要求捡起来吃掉。记得小孩小时候剩饭了,我会严厉批评,甚至要求她背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知道辛苦,我们就要珍惜,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