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小孩的哭泣 –—— 你不用尝试着去和自己和解。
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深藏的部分,这个部分与我们日常生活对事物的表现不同,这是我们最真实的反应。
我们将这个部分称为内在小孩。
关于内在小孩,我一直想写些什么。十月中旬的北欧已略带着初冬的感觉,看着着窗外北海飘来的绵绵的阴雨,我终于卸下所有的包袱,带着最真实的情感在键盘上敲下了这些文字。
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
虽然在银幕上,在镜头前,在朋友眼里,我开朗阳光,侃侃而谈,常给周围的人激励与温暖。
然而,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或者多个内在小孩,他们多愁善感,脆弱不堪,甚至是遍体凌伤。
而我对待他们的态度往往是视而不见,找各种理由与借口去逃避。似乎这样一来,我就能得到平静,能靠忍耐熬过内心的挣扎,并和自己达成暂时的和解。
然而,时间一长,内在小孩就会频繁地浮现。他们会变本加厉地表达自己的各种不满,他们会哭,会闹;会捣乱,会用各种方法引起你的关注;渴求你的关爱。
他会让你的情绪失控,越来越敏感;他会让你失去自信,无端沉浸在坏情绪中无法自拔;他会让悲观多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
久而久之,你感到自己越来越不被人理解,越来越孤僻,越来越可怜。这就是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在没有得到关爱与治愈的时候最典型的表现。
我一直在艺术领域工作, 在巴黎五区文化中心工作时,随着心灵感悟能力的提高,在自愈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结合艺术治疗创伤与身体疼痛的疗法。给学员治疗的同时,也为我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让我体会到那条无限接近合一的人生的真谛 - 生命即源于无条件的爱。
一直以来, 我都需要体现出坚强乐观的一面。只有夜深人静时,关上房门,一个人裹在被子里,才敢轻轻地哭出声来。
我的青年时期几乎都在欧洲度过,远离亲人朋友,远离熟悉的一切。在另一个世界里学习生存所需要的技能,并自食其力。这并非易事。至少我认为自己的每一步的成长,相伴而来的都是各式各样的考验与磨难。
我的内在小孩,其中一个就是在成长过程中遭受挫折后,没有及时得到安慰后形成的一个极易受伤的小孩的特质。
这个小孩,喜欢哭,怕黑,容易担心受怕。受不了批评,害怕被人嫌弃。我知道他的存在,但我从来没有过多地担心,总是认为这是内在小孩正常的情绪发泄,而情绪的来来去去是人生中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直到有一次这个内在小孩的发作,彻彻底底地颠覆了我的认知。
那是一次在拍摄完,大概深夜1点左右,我和化装师共搭一辆出租车回家。她下车后,司机转头问我要去哪里。我报了地址,等到的时候,却发现司机竟开到了区文化中心我工作的地址。
我问他怎么是我工作的地方呢?他说您说的就是这个地址。不然他又怎么可能开到这里。我感觉很不好意思,就再说了一遍当时巴黎公寓住家的地址。我记得那个司机当时也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叹了一口气,就开始掉头。但他那看我的眼神,似乎带着一丝无奈。这让我很受伤,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愚蠢,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连说个地址都会说错。一时间,极度疲劳加上深埋已久的孤独感,一下子如洪水般我袭来。我开始流泪,一开始默默地流,到后来成为无法控制的啜泣。司机开始注意到我,他问我是否一切都好,是不是出什么问题。我说没有问题,眼泪却如排山倒海,控制不住地往下流。我用手捂住脸。尽量不让司机看到我泪流满面的样子。
司机把车在路边停下,在确认我没有什么身体的不适后,他递给我面纸,并一直注视着我,似乎在等我回复平静。我接过纸,向他道谢,并告诉他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只是忽然很想哭。他便没再多问,只是贴心地打开车窗,让新鲜的空气与夜风给我一些宽慰。我开始大哭了起来。司机小声地劝我冷静,并放起了轻柔的音乐。许久以后,我渐渐平静了下来。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内心的那个小孩,已经不再听从我的管束,他在不停地大声地呼救,他要我关心他,给他温暖,并治愈他。不能一直忽视他,躲避他。不然他就会很像今夜一样发疯,发狂,绝望。
从那次事件以后。我开始重视这个易受伤的内心小孩的诉求。在每次感到莫名心痛的时候,我不会再漠视,被动等待时间去忘记一切;而会花时间去分析,去思考,去主动地安慰这个内在小孩。告诉他,这些感受都是自然的,不需要克制,不需要否认,更不需要自欺欺人地去掩盖与隐藏 。最重要的是 --- 我不需要逼迫着他去和我和解。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承受着很多而活着。有时候真地感觉活着,就是人生中一件及其伟大的事情。
当内在小孩开始呼唤你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可能一开始很轻微,你可以本能地体会到。感到有某种微小但又熟悉的情绪开始在你的内心翻涌起来。这个时候,大部人会不以为然,任他发展,继续做着自认为该做的重要的事情;直到情绪排山倒海而来的那一刻,才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情,采取被动的防御状态去应对。
而经过了那次事件后,我则学会尽可能敏锐地去体察,学着放缓手头的事物,甚者尽可停止一切,而去倾听内在小孩的倾诉。问他是什么情境让触及了他旧有的伤痛,他需要我为他做些什么,来平复他的不满,是一杯热可可,还是重温一首熟悉的歌?是听一听母亲的声音,还是去郊外呼吸一些新鲜空气?。。。
我开始主动地观察他,关心他,他也开始回应我,他会用很多不同的方式,但这都是一种内在的融汇与交流。绝对不是以往的那种互相阻隔,互相压制,甚至互相敌对。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与内在小孩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也渐渐地越来越坚强,不再会动不动就感觉生气或受伤。
我在与内在小孩的交流中,发现了很多曾在生活中从来没有注意过方面与细节。似乎内在小孩打开了我了解人生的另一扇门。让我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人与事。心理承受力,与抗压能力也变成比以前要增强许多。
以上便是我一开始接触自己内在小孩的最真实的一段经历。
我在后来的治疗经验中,对疗愈内在小孩方面给予了很多的重视,并针对不同人士内在特质最突如的那个内在小孩方面量身定做很多治疗方案。一般而言,只要学员或来访者( 我不喜欢称他们为患者,因为我们每个人在都某种程度上都有类似处 ) 积极配合,重视到自己内在小孩需求,与内心小孩建立连接渠道,都会得到明显的治愈效果。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来访者,他们的内在小孩非常聪明又带些小叛逆,他们会喜欢捣蛋,更会拒绝成长。对于这样的内在小孩,我给他们的定义与归类属于早创型的内在小孩,这类的内在小孩,也许受创时间早,程度深,或是频率高,以至于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的能力。
对于这类型的来访者,我会花很长的时间,与他们的内在小孩建立信任关系。有的时候,过程会长达几个月,也有几年的。这类的来访者他们往往把自己某种消极的态度早已经认为是一种习惯,活着的不幸。他们接受自己给自己周期性去承受痛苦,并制造的各种理由任由这些负面的情绪循环性地干扰日常的生活。
对于这类型的来访者,耐心与聆听由为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了解以后,有的时候,灵感会忽然显现,内在小孩甚至在某种情况下绕过来访者,直接把他的需求传达给周围的一切。我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一个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疗愈方案,来访者往往会惊讶地问:“这其实是我很久以前就一直想做的,为什么你会了解地如此明白,是谁告诉你的?” —— 这就是内在小孩的力量。你并不需要具有任何的超能力,他在呼救的时候,你需要的仅仅就是全心全意地去聆听。
内在小孩是需要成长的,而你也将随他一起成长,成熟。他的成长需要的就是爱,而你和我都需要这份来自己的爱与包容。
你不需要逼迫自己与自己和解,因为根本不存在任何需要和解的东西。
你仅仅需要就是去爱你自己。
—— 作者 芮苏宁( 艺术家。用艺术治愈人生作者/曾任法国巴黎五区文化中心东方文化讲师,心理冥想疗愈师。)
Centre d'Animation Censie, Mairie de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