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发展
后现代艺术设计已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化和艺术思潮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后现代设计的成果反过来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这一新的世界观。后现代设计的革命首先发生
在建筑领域——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反叛。为什么后现代设计的革命首先发生在建筑领域呢?原因在于建筑是一种非常接近经济的、接近多国化消费者的实践活动。同时,建筑也仍然是得天独厚的美学语言,使我们身边出现的后现代新空间明朗化。后现代艺术设计像后现代艺术思想、文化以及艺术一样,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诞生,七八十年代的多元的激进性,90年代以后进入了一个多元的“理性”时期,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人类向新的文明迈进。
(一)后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探索
1、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在观念和内容上都是不尽相同的。通常“后现代”既是一个时间观念,指大约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时期,同时也是一种思维观念,是对现代思维观的背离和反叛。后现代主义一般是指在上世纪60年代对抗现代国际风格的过程中产生的,发展于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的设计风格流派,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有些理论著作把后现代主义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义的指现代主义设计以后的各种流派,狭义的指后现代主义的这一种设计流派。
(1)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在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批判中,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尽管现代主义国际风格仍然占据主流,但不少建筑师对逐渐统一了世界城市天际线的国际设计风格深感忧虑和不满,开始对建筑的形式和风格进行新的探索。1966年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现代主义正式宣战,首先引发了建筑业界的新革命。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初期带有明显的历史主义情绪,它以变形的装饰手法来提取传统的元素,并与现代建筑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相联系。
(2)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形成,后现代建筑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始逐渐涉及到公共建筑的设计,逐渐形成融合多种建筑风格的新折中主义,体现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的特征。
(3)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建筑语言,并在公共建筑和摩天大厦中占了一席之地,掀起了一般后现代建筑的热潮。建筑上成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开始影响其他设计领域,建筑师也成为这一时期产品设计领域的主角,形成所谓的“微建筑风格”——把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直接沿用到产品设计上,大量采用鲜艳的色彩、建筑造型的装饰图案以及金属和新型材料。2、高技派风格(名词解释)(很多书翻译为“高科技风格”)
高技派风格是把当代科技特色当做设计元素并用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这个术语来自于祖安·克朗和苏珊·斯莱辛1978年出版的《高科技》一书。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把科技中的技术结构成分提炼出来,追求工业材料和加工技术的运用,用夸张的手法形成一种视觉冲击效果。最经典的高技派作品应该是巴黎标志性建筑——蓬皮杜文化中心,它由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和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阿诺设计,整个建筑使用一种被称为“MERO”的金属结构形式作为建筑的构造,金属管构架之间的距离达到13米,形成了一个跨度宽达48米的没有支柱的巨大室内空间,为各种展览和演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除建筑外,高技派风格在产品设计尤其是家具设计上也表现突出,例如英国建筑师诺尔曼·弗斯特设计的高技派风格的办公家具系列。
3、解构主义(名词解释):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则定在80年代以后。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盖里的设计采用了解构的方式,把传统的完整建筑解构,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空间形态,因此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建筑仍然有着理性的结构和清醒的空间。他于1988年设计了位于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