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师说:
成长,根本上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则是从“小我”扩充、生发、确证为“大我”的过程。对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而言,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全然投入到整个语文教育事业中,忘我学习,无我精进,最终成全每个学生的言语生命、诗意人生,乃是职业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对此,王林波老师没有含出国动听的誓言,也没有写下过感人的金句,但我们从他真诚的教育叙事中看到,语文早已是他人生的归止,课堂则完全是他生命的到场。
刘称莲老师说:
美好的未来是由每一个幸福真实的当下组成!
当你有美好的感觉时,你就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榜样!
妈妈好欣赏你啊。
我们不过时上帝的玩笑,我们来了已经赢了,不要死认真。
我们先要做一个放松的家长,活在当下,你放松的时候,你的幽默才能出来,不然,你怎么可以幽默呢?
你什么时候绽放你自己,你就在帮别人绽放。
身体奔放,心才可以静。
马云乡村教师计划群公告:
各位老师上午好,为了更好的服务大家,支持大家更好的相互交流,教师计划特建立此券,该群成员由2015-2021届所有入选老师、基金会工作人员构成,不管您时哪一届,还期望大家能及时查看群消息,本群主要功能为:
1.面向全员的信息同步@陈中和;
2.资源对接相关信息同步@丁栩;
3.教师自组织的活动、分享交流;
4.老师们日常生活、工作分享、求助、答疑、交流。同时也希望在这里我们能遵守以下原则:
★对伙伴的分享及时反馈(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发一个表情包都是很好的反馈和支持);
★不随意评价别人;
★控制给予建议的欲望,多倾听和询问;
★经常表达赞美。
我们都希望:每个人都会在被看见、被认同获得力量。
非雪天不能读书
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由杏花杏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时忙得两头抹黑。虽然又是雨天不出工,但能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时奢侈的梯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炜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火苗。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时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写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茶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情景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翻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