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本科智商都有问题?苏洵老学渣表示有话要说

点击上方关注,每日为你分享读书笔记与自媒体写作干货。

苏洵字明允,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然而这样大名鼎鼎的文学家,27岁才开始读书,还是个屡次高考都没有考上的学渣。

01

苏洵出生耕读之家,父亲苏序健在,家境颇为富裕。

苏洵生性顽劣,8岁才开始读书,学渣本质开始显现。

学习句读时,简直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苏洵心中大喜,上天不让我读书啊。

于是将书本往窗外一扔,又与小伙伴们疯玩去了。

15岁时,亲哥苏涣与同村程浚一同进士及第,苏洵简直乐开了花:“我哥中了,就是我中了,so easy。”

于是更加开心的游山玩水去了,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新鲜出炉的进士程浚马上要成为他的小舅子了。

苏家和程家乃是世交,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见到上跳下窜的苏洵后,断定“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按理说苏家只是耕读之家,而程家确是官宦之家,苏家是高攀了这门亲事。

叛逆的苏洵很不满,“我想找个自己喜欢的姑娘,反对封建糟粕,支持自由恋爱”。

被苏序一巴掌拍了下去,新婚之夜,程氏一袭嫁衣,明艳动人,双眸温润,苏洵顿时感觉自己恋爱了。

婚后程氏更是进退有度,才情动人,妥妥一女神下凡,苏洵望着夫人,好一副大型真香现场。

即使成家为夫,为父后,苏洵还是从前那个叛逆的少年,手不沾书,也不找事做,成天走街串巷,溜猫逗狗,一副浪荡子的模样。

邻居也看不下去,纷纷劝苏序:“你家苏涣这么厉害,苏洵你怎么不管管”。

苏序偏疼小儿,又因大儿与二儿都已有功名,就更疼脾性像他的小儿子了。被邻居问烦是,也会怒怼别人:“你晓得个锤子哟”。

就这样苏洵晃晃悠悠到27岁,未能中举,大受打击,发奋自己一定要努力读书,考上大学。

为了支持他读书,不被俗事打扰,程氏担起家庭经济重担,苏轼苏辙二人也由她教导。

这就是“苏老泉,二十七,是发愤,读书籍”的由来。

02

苏洵埋头苦读,一边刷各种题型,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一卷又一卷。

29岁时,信心满满参加举人应试,然而学渣就是学渣,没中。

38岁时,老学渣苏洵又去应试,还是不中。

眼看自己都快四十不惑的年纪了,再过几年都可以和自己儿子一起考了,苏洵越想越丢人,于是将所有复习资料烧了,彻底解放天性。

“哥累了,不学了”此后,苏洵不再执着于考大学。

03

苏洵放弃科考后,发现自己的两个儿子读书非常有天赋,大喜:“轼儿辙儿啊,为父一世英明就靠你俩了啊”。

于是他开始亲自教导苏轼苏辙读书。

为避免重蹈覆辙,每天都严厉地督促两人读书。

苏轼老年的时候,还梦见父亲前来检查自己读书,吓得他从梦中惊醒。

《夜梦》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

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

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犹然仙。

如我当以犀革编。


苏洵喜欢人物传记,看着儿子进步神速,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呀。

于是把自己观点写成文章,顿时感觉才思泉涌,如有神助,几年下来已有几百篇。

04

48岁,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二人进京考试,期间拜谒翰林学士欧阳修,将自己多年成果《衡论》《权书》《几策》献上。

欧阳修顿时被苏洵才华所折服,更赞美他“贾谊不能过也”,苏洵一时名声大噪。

次年,苏轼苏辙二人同时应试及第,“三苏”更是名动京城,风头无二。

苏洵激动万分,“好小子,没给我丢人啊”。

更是作打油诗一首: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此后,苏洵这位老学渣一路逆袭。

嘉佑五年,52岁的苏洵在韩琦推荐下,成功入朝为官,任秘书省教书郎,后又调任霸州文县主簿,参与修撰《太常因革礼》。

嘉佑六年,苏轼苏辙殿试,仁宗夸赞道“为子孙取二宰相”。

老学渣苏洵走上人生巅峰,苏家成为教学典范。

苏洵58岁走到了人生尽头,三月完成了《太常因革礼》的修撰,四月二十五日,个人编写的《易传》未完,就在京中病逝。

临死前,嘱咐苏轼定要将《易传》写完。

那个叛逆的学渣少年,就这样,永远地消失在公元1066年。

我虽然是学渣,也有大器晚成的一天;

我虽然是学渣,但我教出了两学霸;

我虽然是学渣,考不上大学,但高考因我还改革了。

这就是苏洵的人生写照。

没错,欧阳修后来将无用的科目删除,科举越来越容易,可惜苏洵却不在了。

作者介绍

我叫墨刊刊,人间不值得,书很值得,请记住我好吗。能点击下关注吗(比心❤),我们的口号是:勤耕不辍,与君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